“地铁丢书”缘何遇上尴尬

2016年11月17日 07:13   来源:武汉晚报   然玉

  近日,一群神秘人出现在广州地铁站内,他们手拿着书籍,寻找合适的位置放下后,默默地观察着人与书的各种相遇,这是一场“地铁丢书”的试验。如今,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的阅读爱好分子纷纷响应,准备在各自的城市地铁里“丢书”。

  “地铁丢书”的试验,最初的灵感来源于一则新闻:电影《哈利·波特》中“赫敏”的饰演者,在伦敦地铁站藏了100本书,引发了当地市民的争相寻找和阅读分享……然而,同样的创意置于不同的情境之内,所触发的结果却是迥然不同的。

  虽然此活动的关注度火爆异常,但似乎并未在现实空间内激起多少波澜,反倒是在社交网络上成为红极一时的谈资。一场旨在推广纸质书阅读的线下行动,却最终又回到了线上碎片化传播的轨道,这多少有些讽刺。

  到最后,大多数人还是会通过网络上的简短文字,来远远感受并理解这场“地铁丢书”的来龙去脉。事实上,所谓的“地铁丢书”,已经越发成为阅读爱好分子的圈子狂欢。他们以此来标识自己是读书人,以此来找到并呼应更多的同类。

  从此意义上说,“地铁丢书”已经与读书无关,而演化为一种甄别身份、自我表演以及社交互动的世俗活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被小众化、边缘化的读书者群体,时刻想着以某种方式重回舞台的中央。但在很多时候,这其间的种种努力与创意,早已和推广阅读毫无关系。

  “读书”作为高度个人化的事物,原本就不太适合高调曝晒。而地铁作为基础性的载运工具与公共空间,也不适合承载太多人文布道的责任。尽管这一行动代表了“传播阅读文化”的价值正确,但是公众却始终看不到,这其中形式表演与价值兑现之间的必然逻辑。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