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常态监管给力,或是更好的“约谈”

2016年11月10日 11:03   来源:南方网   范子军

  国家工商总局7日召集京东商城、百度、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聚美优品、国美在线、1号店、携程网、苏宁易购、同程网、阿里巴巴、蘑菇街、贝贝网、腾讯、唯品会15家网络经营企业,召开规范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行政指导会,对网络企业加强自治,规范网络促销活动提出要求。(11月9日中央电视台)

  “双11”渐近,电商摩拳擦掌、倾力备战的同时,商家诚信再度成为公众舆论聚焦的热点,不少地方或下文公文或直接约谈,做依法规范经营“友情提醒”,显示出相关职能部门的主动作为、监管前移,此举当然值得点赞。不过笔者觉得,更加注重严格监管执法的常态化,做到对违规违法行为零容忍,或是更给力、也更具效果的“约谈”。

  自淘宝商城于2009年11月11日以“光棍节”促销名义首创至今,“双11”已经从一家电商别具创意的销售噱头,演变为全球制造商和电商深度参与的中国消费者狂欢日,其影响力甚至已经开始扩展到国外。但诸如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平台准入管理不严、刷单炒信冲击网络市场信用体系、“先提价再降价”等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设置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侵犯消费者选择权和知情权等问题比较普遍,既使消费者无比纠结,也困扰着相关监管部门,更直接伤及电商发展生态,一直以来要求规范网络市场秩序、优化网络消费环境的呼声相当高涨。

  倘若是电商发展初期,某些问题尚未完全暴露出来,相应的监管法规未能及时跟进,事先敲“警钟”、打“预防针”,作为一种权宜之计,必要性不言而喻,但电商已经走过8个年头,业态已经渐趋成熟,存在矛盾的症结也已经基本找到,有关规范电商运营的法规更相继出台,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特别就“双11”诚信、守法经营作出重点提示,固然可以有也应该有,但无论从消费者和社会期待还是依法治理层面来审视,显然应更多地侧重和着力于强化法治权威,促使电商敬畏消费者权益和国家法规,自觉、主动矫正经营行为,维护电商声誉,以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年年“约谈”,年年“旧病复发”,监管执法部门“心太软”,客观上可能助长电商的侥幸和法不责众心理,也难免导致某些“病症”久治不愈。因此,不但“双11”期间有必要及时预警、集中治理,而且平时对涉嫌违规行为做到露头便打、绝不姑息,通过对违规违法个案的严肃处理,进行诚信、守法的教育、警示和震慑,“此时无声胜有声”,或有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