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弃群众“手脏”的官员才需“洗澡治病”

2016年11月02日 10:03   来源:中国江西网   任评声

  10月31日上午,安徽省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官方微博“宿州发布”发布消息:宿州市委常委会决定,按有关法律规定免去李长锋灵璧县副县长职务,由市纪委进一步调查处理。(10月31日,光明网)

  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提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密切联系群众”与“理论联系实际、自我批评”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对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历届国家领导人均有重要论述。毛主席曾说“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也曾提到“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是各级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更一针见血的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可见,党员领导干部能不能伏下身子,眼睛朝下,多到田间地头搞调研,多入基层察民情,不但是一个党员干部最基本的作风问题、意识问题、党性问题,更是关乎一方福祉、执政根基的大问题。

  和那些“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基层干部相比,这位副县长的表现实在让人失望至极。和女网友发送露骨微信,违背了基本的社会公德良俗要求,凸显该副县长“私德”有碍;下乡扶贫却嫌弃握手群众手脏,把困难群众摆在了“低己一等”的位置上,凸显该副县长“公德”不佳。于公于私,这名基层干部在党性修养、群众意识、工作作风上都交了一份“白卷”。

  和光鲜亮丽的都市女郎相比,和富丽堂皇的私家别墅相比,困难群众的居住环境、个人卫生的确算不上“干净”。但这所谓的“不干净”甚至“脏”,恰恰源于区域经济整体落后或因病返贫等客观原因造成的生活困难。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让困难群众在吃饭生存都成问题的情况下追求居住质量和个人卫生,实在是吹毛求疵,搞不清状况。

  一名带着扶贫任务的副县长在面对困难群众的居住环境和个人卫生问题时,不是想着深入基层做调研,找准群众生活困难的根源,反倒只看到了“脏乱差”,激起的不是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干事创业之心,反倒是对群众的嫌弃和不接受。说到底,这种嫌“群众手脏”的心态是个别干部“特权意识”、“阶层意识”和“城乡二元意识”的最佳体现。有的干部自认生活讲究,把下基层当做“苦差事”,吃不惯乡下的饭、喝不惯乡下的水,甚至连乡下的泥泞小路都无比嫌弃;有的干部把下基层当郊游,穿着高跟鞋、打着太阳伞、戴着大墨镜,在田埂上跳出一段段“田间迪斯科”。这些干部如此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我们如何能指望他们能真正心怀群众,如何能急民所急、忧民所忧,如何能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做出实效?

  嫌弃群众“手脏”的副县长的确应该“洗洗澡、治治病”。一要治治乱讲究的“精神洁癖”,抛弃安于享乐、耽于安逸的心态,摆正位置、端正心态,真正做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呼吸共命运,感同身受;二要治治高人一等的“特权意识”,牢记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对困难群众多些仁爱之心、关爱之情,把同情之心、同理之心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责任之心。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