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要始终“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图)

2016年10月26日 11:28   来源:东方网   郑义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宝贵经验,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决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关键所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组织者、参与者、推动者,必须当好群众的主心骨和领路人,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看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以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作风真转实改取信于民。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干部”。领导干部要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要求体现到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做到认识上高一层、学习上深一步、实践上先一着,为广大党员干部树好榜样。基层干部生活在群众当中,与群众的联系更直接、更紧密,更要坚持开门搞活动,始终“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去搞教育、抓实践,问题请群众来提、过程让群众监督、成效由群众评判,使工作过程成为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赢得群众的过程。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当前,做好群众工作,归根到底要靠干部群众之间情与情的融合、心与心的沟通。要强化群众工作的意识,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理念,把人民群众当亲人来对待,将群众的利益举过头顶,始终“以百姓之心为心”,知民情、接地气、解民忧。要增强群众工作的本领,在工作中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抓发展、惠民生,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要创新群众工作的机制,发扬勇于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的作风,以畅通诉求渠道、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干群感情为突破口,将各种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把这些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里、百姓心坎上,为地方的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提供坚不可摧的扎实依靠。

  干部“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是官民平等的体现,也是公仆意识的回归。可是,反观时下,有些党员干部,包括少数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地认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或者说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习惯于高高在上,放不下架子、低不了身段,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喜欢或热衷于以形式主义来对付形式主义,以官僚作风来反对官僚作风,不能或不愿“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与群众隔心隔肺、离心离德,如此这般,不可能将群众路线践行好,也不可能将群众的事情办好,更不会赢得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干部“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就必须有“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对于在走访调研中征集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各级各地基层干部要认真对待,不敷衍、不推诿,这些问题看起来可能是些琐碎的小事,却直接关系群众的安危冷暖,转变作风就要把这些小事当作大事来办,这是最生动、最实际、最具体的群众路线。

  当然,干部“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也并不是说,要在那儿与群众“坐而论道”,必须“起而行动”,并且要立说立行、立行立改,要广泛深入地进农户、走田埂、办实事,千万不能大而化之、简单应付、空对空,要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困难、需求收集上来,列出详细的“问题清单”,逐个研究解决,真正使人民群众见到行动、得到实惠。要用亲民爱民、务实清廉的标准检验成效,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接续奋斗。

  始终突出问题导向,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各级各地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要从解决作风上的突出问题入手,强化各级干部的政治担当,深入持久反“四风”、转作风,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把群众工作的成效落实到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执行力、凝聚力、公信力上,落实到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上,从而凝聚起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正能量。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