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拔弩张了大半年,希拉里·克林顿和唐纳德·特朗普之间的嘴仗终于进入“白热化”。北京时间9月27日上午,美国大选总统候选人第一场电视辩论开始,两党代表人首次正面交锋,就“不负众望”地为美国选民奉上了一场大戏:针尖麦芒唇枪舌剑,挖苦嘴炮狂轰滥炸,90分钟全程高潮。
辩论开始没多久,二人就铆足了火力向对方软肋开炮。特朗普抛出重头戏“邮件门”,要求陷入信息安全风波的希拉里公开邮件。希拉里则“四两拨千斤”,枪口一歪对准了特朗普的纳税记录:“美国财政不行,那是因为你不交税”。面对对手的指责,两人要么顾左右而言他、避重就轻,要么干脆用“我没说过”硬搪塞回去。本应是政见交锋的电视辩论,活生生被搞成了一出揭老底、乱“扒粪”的“大选真人秀”。
台上打得火热,台下的“吃瓜群众”也看得欢腾。有媒体报道,尽管距离最终投票仅剩一个多月,仍有近百分之五十的民众不清楚二人的政治主张,在选民登记注册上更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架势,甚至每一百人中就有十多人直截了当地拒绝投票。面对两个“史上最不受待见的候选人”,与其说美国选民是要投出更心仪的那一位,倒不如说是在无可奈何中选出比较不讨厌的那一位。看惯了太多的政治秀场和重重套路,“马便和驴粪一个味”已成为民众对所谓民主竞选的基本认识,也自然就会多些看戏心态。
电视选举是西方政治的一大玩法,政治的戏剧化、表演化是西式民主的一大“特色”。在这样的套路里,民主被简化为自由竞争,竞争又被简化成政治营销,政治营销又被等同于拼演技、斗口才、扔钞票、搞公关。只要能拉到选票,什么“空头支票”都可以开,什么烂底都可以抖,什么出格表演都可能出现。早在1960年,当马萨诸塞州的小参议员肯尼迪依靠“颜值”在电视选举击败时任美国副总统尼克松时,民主选举中的表演成分就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看似民意作主的大选,不过是一场“各怀鬼胎”的政治秀罢了。
事实上,在金钱政治的逻辑下,依资本托举为生的政客,其身份必然是财阀的提线木偶。他们肩负着利益团体的“嘱托”登上政治舞台,巧舌如簧地忽悠选民,最终却是对财阀和利益集团负责。某种程度上,利益集团才是美国真正的主人,他们通过金钱不断向政治渗透,为了影响内外政策而推出自己的代理人。这一出又一出双簧里,政客登台张嘴,出声的实际上是他们背后的金主。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我年轻35岁,我一定会将成为一名表演艺术家作为自己最大的理想。”就目前来看,希拉里、特朗普二人已经替他完成了心愿。只是政客间的“口水战”从来没人能净身而退,一场口舌厮杀下来,双方都是“一地鸡毛”。作为围观群众,我们只需静静观赏,看他们究竟能“秀”到几时。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