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车去上班,刚走两分钟却被司机“抛弃”路边,司机表示自己有事儿,“不想拉你了,你赶紧下去”。下车后张女士仍心惊胆战,并发现乘坐的车辆并非滴滴软件显示车型。她将这一情况反馈至滴滴公司,得到了一分钱的订单取消补偿费。近日,记者介入后,滴滴出行表示再给予张女士20元的代金券作为补偿,但被张女士拒绝。(9月4日《北京晨报》)
一直以来,网约车成为舆论喋喋不休的“香饽饽”。但网约车合法之后,太多的网约车司机爽约、绕路、多扣费、骚扰乘客等服务纠纷,也引起了社会对网约车信用的高度关注。此番乘客被“抛弃”路边,投诉却只得到一分钱补偿,不能不让人问一句:难道网约车信用只值“一分钱”?
作为一种新兴业态,由于在经营模式完全有别于传统的出租车,网约车执业司机、车辆来自“五湖四海”,在组织结构比较松散,网约车平台公司管理当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公众和舆论对此可以理解。但网约车平台公司的作为合法的市场主体,在出现问题后应当根据运输服务过程中各方权责,合理承担承运人应当责任,保障乘客的合法权益,维护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信用。
具体就本事件而言,司机在正常运行途中将乘客“抛弃”路边,从契约的角度讲,明显属于承运人违约失信。按照《合同法》规定,违约是要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的。而平台开始仅补偿一分钱。一分钱补偿,拿乘客当猴玩吗?在乘客表示强烈不满后,平台又提出补偿两张10元的打车券。由此不难看出,网约车违约既无处理的相关规则,也根本没把乘客的合法权益和自己的信用当回事。
应当明白,网约车之所以为人们所认可,最主要的在于其所显示出的方便与快捷的特点。网约车合法性问题虽画上了句号,并已经抢占到市场先机,但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还必依靠信用提供保证。如果网约车的信用只值“一分钱”,最终同样难免会被乘客所抛弃。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