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一些节目存在的“正能量不足、价值观不正、审美情趣不高”等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类、娱乐类新闻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坚决防止广播电视社会类娱乐类新闻节目追捧明星、大款、网络红人,坚决防止炒作个人隐私、情感纠纷、家庭矛盾,坚决防止宣扬一夜成名、炫富享乐、自私自利、钩心斗角。(8月30日《北京青年报》)
可曾记得,“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单车后笑”的一句话,让“非诚勿扰”节目中的相亲女马诺一夜间红遍神州,网友铺天盖地的叫骂“拜金女”的同时,这类的节目收视率却仍然居高不下。对此种怪象,有心理专家分析,观众的此种心理是为追求心理平衡点。
我们来翻一翻,近些年一些省级卫视中名目各异的相亲类节目吧。?从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到上海东方卫视《百里挑一》,曾让国人感觉到,仿佛一夜之间,中国电视节目进入了“相亲时代”。“相亲热”背后无疑有惹眼的收视率和巨大的“相亲市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口味的变化,相亲类节目怪招迭出。为了吸引眼球,没有“话题”就千方百计“制造话题”,为了提高收视率,没有“绯闻”就想方设法“制造绯闻”。在如此前提下,个人隐私、伦理尺度、道德底线统统都是可以被消遣甚至僭越的。如此电视节目,遭到公众的质疑和批评,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电视传媒对于社会民众来说就是服务与娱乐,提倡电视节目要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寓教于乐。电视节目也是艺术化的产品,可以“生活化”但并不意味着就得触犯法律底线和颠倒道德观念,崇尚“娱乐至死”。婚恋交友、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其受众主要是年轻群体,如果节目没有清晰的定位,或者说盲目地为了追求收视率,大肆渲染甚至炒作低俗涉性内容、拜金主义,甚至将造假编假变成真人真事的访谈,其社会影响无疑是极其负面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类、娱乐类新闻节目管理的通知,恰如一场及时雨,给当下鱼龙混杂的电视节目理理思路,清清头脑,更要让电视媒体清醒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你的观众是谁?你宣传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我们为民族的文化积淀留下些什么?
市场有操守,道德有底线,娱乐有分寸,媒体有责任,荧屏需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中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精神产品生产和文化产业运作规律,严把导向关、内容关、播出关。对违反规定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和播出机构,就得上纲上线,决不手软。
电视节目三观倡导要适度,贴近生活但不能媚俗化、功利化!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