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何以迅猛发展

2016年08月16日 09:50   来源:解放日报   曹祎遐

  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的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超过5亿人。预计未来5年,分享经济的年均增速约为40%。到2020年,分享经济规模将达到GDP的10%以上。分享经济何以迅猛发展?又需要怎样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发动机:优化资源配置

  所谓分享经济,指个人、组织或企业通过社会化平台分享闲置的实物资源等,以低于专业性组织者的边际成本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它是一种互联网时代的租赁经济模式,通俗来说其理念就是“闲置等于浪费、使用但不购买、分享即是创造、互助实现共赢”。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产能过剩和资源错配共存的困局。借助“以租代买”的形式分离资源的支配权与使用权,从而优化配置效率,是分享经济兴起的原始动力。

  一方面,经济活动参与者对有限资源、闲置资源进行重新分配。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机会按需选择资源,并支付较低的价格;同时,他们也可以成为资源提供者并赚取利润。这在实践中颠覆了不断通过新的投入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思路。

  另一方面,分享经济模式下,资源交易参与方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中实现点对点的直接交流,打破了时间、空间、信息约束,可以最大化资源的使用效率、优化资源的分配方式。

  在我国,目前分享经济领域的主要代表莫过于“出行”和“住宿”。出行领域,滴滴成为行业先驱;住宿领域,各类“短租”创新型企业百花齐放。对于个人来说,分享经济模式不仅提高了实际购买力和消费满意度,也为人们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对于社会来说,则以低成本和高效率实现了闲置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达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催化剂:转变消费观念

  从独享到分享的公众消费观念转变,是分享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传统经济体系中,人们会进行私有资源多寡比较且资源独占性较强。而在分享经济体系中,人们成为更成熟的消费者,不再坚持通过购买所有权进行独享式消费,而愿意尝试使用更低的价格换取自己所缺乏的资源,或通过购买使用权使得资源实际利用价值最大化。

  这种全新的消费观念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化,促进了分享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分享经济也将进一步推动公众消费观念的成熟。并且,这种消费潮流的影响力,有望扩散到更多的市场领域。

  个体间的信任,是分享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它要求共享资源的双方在经济活动中彼此信任,在更加紧密地联结起原本陌生的个体的同时,降低了再次交易的成本。

  然而,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网络安全制度不健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等问题,也威胁着个体间的信任。日前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风潮全景解读报告》 指出,39.9%的受访者对拼车服务的安全有所顾虑;在私厨服务领域,18.9%受访者担心食品安全。而提供资源的参与者同样面对安全风险的困扰,如承担物品损耗风险、金钱纠纷甚至人身伤害等问题。

  因此,政府要对此进行强有力的监管,保障分享经济活动有序进行。首先,对分享经济中的经营行为实施法律规制,明确权责,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次,对分享经济中的参与者进行资质审核,建立准入门槛;共享经济的监管还可以从行业领域细分着手,不同部门对不同领域进行监管。最后,在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讨论研究中,要将眼光放置于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

  助推器:移动智能发展

  分享经济最重要的助推器是智能终端普及和移动互联网发展。首先,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换的时空局限被打破,双向沟通更加精准;其次,互联网平台将分散的供给与需求统一对接,降低寻源及交易的成本,让各类服务更加便宜、便捷;最后,互联网分享经济为闲置资源创造了市场价值,大大缓解了信息的不对称现象。

  智能终端中的查询、交流、支付等服务,是实现分享过程的一个重要工具。目前,公众参与分享经济几乎全部通过智慧终端的应用软件。所有参与者通过软件进行对接沟通,建立关系的过程快速、准确、随时随地。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的软件寻找适合自己的服务,在完成消费后进行支付,过程既安全又便捷;服务提供者通过软件发布信息、招揽顾客,并在提供服务后获取收入。这样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双向选择性,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消费双方的满意度。

  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进一步加快了分享经济的步伐。预计2016年至2018年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还将维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在这个黄金时代,大数据的发展为分享经济提供了可靠的应用基础,提高了分享经济发展中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更加高效率、高精度地匹配资源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而让分享经济更加蓬勃发展。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市“晨光学者”)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