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体谅高温中的劳动者

2016年07月28日 09:25   来源:长江日报   李杏

  进入7月下旬以后,武汉气温持续升高,武汉中心气象台连续多日发布高温预警,局部地区已经突破40℃大关,室外部分地段实际体感温度还会更高。据预报,这样的天气至少要到本月底,未来一段时间都将延续热浪滚滚的“烧烤”模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竹床阵”这样的老武汉光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日渐普及的空调。其实对于很多人而言,工作生活和出行的每个环节几乎都能享受到空调的凉爽,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精致和舒适。高温来袭,真正煎熬的是哪些人?他们是环卫工、交警、建筑工人,是不分气候条件必须坚守的劳动者。

  这些职业,大多数与公共建设和服务相关,这些工作一旦中断,影响到一座城市的正常运转,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在很多人看来,这些职业本身就属于“艰苦”工种,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常年与自然的恶劣条件打交道,很多人可以选择躲避高温,但他们很难。这其实不是简单的社会分工,他们的付出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职业属性,不是用一笔报酬就能简单计量的。

  高温是无法回避的自然特征,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努力去适应它。多年以来,武汉人民就在不断适应这样的环境,如今城市的功能条件越来越好了,经济和技术条件越来越成熟,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我们的环境对高温的抵御能力已经很强。但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不能忘记,还有这样一些特殊的职业,仍然要和“原始”的自然环境打交道,无法躲在城市人工条件的福荫里。

  制度、政策层面当然要尽最大的努力,让他们尽可能回避高温作业,提供足够的福利和保障手段。作为常年与高温打交道的武汉,在高温补贴、高温工作调整等方面都有完备的制度,相关行业的标准也是明确的。在尽量改善工作条件和避免让职工长时间高温作业的前提下,对必须在高温下工作的人员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并且执行落实到位,这既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也是维持城市正常功能的必要付出,不能打一丝折扣。

  这也不只是政府该考虑到的问题。有人认为,这些人是干这些活的,本来就应该承受这一切,既然选择了艰辛的工作,就要接受辛苦本身。这种看法是冷漠的,人与人之间不是只有职业区分,社会分工把人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但人和人之间不是只有分工的关系。设身处地为他人多一点考虑,每一个人也都可以身体力行,给高温下的劳动者多一点体谅。

  以环卫工作为例,如果人人都能尽举手之劳,不乱扔废弃物,就能大大降低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危险程度,无形中也减少了他们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的必要性,大家又何乐而不为。高温难耐,面对这一考验,城市和个人并非无能为力,每个人都可以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为高温下的劳动者减轻身心负担,让炎热的夏天更好过一些。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