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吉林文庙大成殿,来自吉林地区的3名文、理科高考状元和各县(市)区的10名优秀高考学子汇聚吉林文庙博物馆,通过“过状元桥,走状元门、拜揭孔子先师,感恩老师等仪式来接受“江城优秀学子.袁武奖励基金”颁发的5000-20000元的奖励基金。(7月11日 光明网)
高考状元走红毯,领奖金,这种“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成名天下知”的烈火烹油,总会在每年高考季之后,轮流在全国各地上演。不过,相比于那些奖励133平米状元房、骑着高头大马游园而言,诸如走红毯这样的仪式,已属于相当低调了。
把高考状元放置于人山人海之中,并以造势甚至是造神的方式来进行“敕封”,这种事情,也没什么人说不好。毕竟,分享喜悦,图个喜庆,这种权利,不会有人置喙。但这些锦上添花的初衷,到底是出自对教育的尊重,还是背后商业的运作,恐怕就见仁见智了。
刘邦见到秦始皇出游时的威风凛凛,无不艳羡地说:“嗟呼,大丈夫当如是!”现在,不少高考状元也有着类似秦始皇出游的光环加身。不管是走在红地毯,还是骑着高头大马,都不乏大展鸿鹄之志、大展宏图之意。但这是不对等的“视角联系”。高考状元们在花团锦簇中俯视众生,少年就已有人生赢家的巅峰高度。这种拔高,除了物质上的真金白银和情绪上的飘飘然之外,剩下的,并不能称之为“财富”;而众人,尤其是那些莘莘学子们,则在“啧啧”的赞叹中,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有幸当下主角,但转身之后,这种念想多半烟消云散。此情此景,还真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你。”
高考状元有资格享受着提前到来的人生高光,但对于更多人来说,看着高考状元们风光无限,其实自己也就是个看客,当个背景。毕竟,高考状元们的励志或是光鲜,是不能够直接转换成对学习和教育的正能量,连“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都不曾泛起,顶多算打个鸡血而已。
奖励高考状元的模式,被商业和物质把持太久,在短时间浓缩了太多光影,反而显得不那么真实。人们在五十到一百元的“状元笔记”中都无法取到状元们成才的“真经”,却已经被状元们青云得志的场景撩得七荤八素。课堂之上要有张安静的书桌,但在学堂之外,也当少些高考状元光怪陆离的“行为艺术”。否则,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同学少年们,对此浮想联翩太多,这颇为伤神。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