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遵守交通规则成为城市基因(图)

2016年06月30日 10:37   来源:东方网   梁江涛

  今年,申城启动了全市道路交通违法大整治行动,聚焦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并重点整治包括机动车乱停车、乱占道、乱变道、乱鸣号等在内的10类最为突出的违法行为。双休日,今年早些时候的报道称,上海警方全警动员,仅两天全市共处罚10类交通违法行为近4万起。

  上海作为一座特大型城市,此前面广量大的交通违法行为,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制约这座城市发展的一块短板。今年连续几个月的整治,让上海的交通秩序持续向好,无论是交通秩序,还是尊法氛围,都比整治之初有了明显改善。但要让整治进一步走向深入,要让整治成效常态化、持续化,还需要建立持久的长效机制,尤其是让遵纪守法成为城市基因,融入市民血液。

  集中一段时间、组织优势执法资源,搞交通突击大整治只是手段,而非目的,通过整治与常态化管理双措并举,创造和谐的城市环境才是目的。交通违法其实只是末端表现形式,严格执法、严格管理,努力补上这块短板,需要探寻短板形成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提升市民文明出行、尊章出行与守法出行的文明法治素养,既要靠教育引导,更要靠法治惩戒。

  当然,罚款不是法治惩戒的唯一选择,对违章车辆进行公开曝光就是一种教育警告与法治惩戒兼而有之的方式。通过公开曝光,让违章者到交警指定办事窗口接受违法处理。公开曝光的“广告”效应,在于提醒各位机动车驾驶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为了自己与他人的安全,做到安全文明驾驶。同时,公开曝光的最大好处就是体现公平公正,不管什么人,都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在交通法律法规面前,没有“特权车”。不管是本地车,还是外地车,只要违章都做到一视同仁,都要在规定的时间接受违法处理。

  狠下心来治理交通违章、根治交通违法顽疾,是创造和谐的城市环境的果断之策,更是护卫人民群众交通安全的务实之举。此前有消息称,公安交管部门将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增加政治面貌和职业信息的采集项。此举旨在为部门信息共享、抄告联动及征信挂钩创造条件,以进一步提升我国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能力。目前一些地方已与纪检监察、信用管理等部门建立了针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抄告、征信机制,下一步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实施。此举可看作是对特殊群体、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曝光处理的一种制度创新。

  前几年两会期间,为最大限度保障社会车辆正常通行,两会车队通过的平交路口和车队汇集交叉路口将交替放行社会车辆,最少不低于40秒。也就是说,两会车队如遇到红灯,也要停车等待,时间至少40秒。“两会车队等红灯”的标杆价值不仅仅在于不扰民,所释放的法治信号更值得关注。无论是政府官员、社会精英,还是寻常百姓,都必须始终保持对交通规则的敬畏。对交通规则的敬畏,就是对人类文明价值的敬畏,就是对每个人生命的敬畏。

  “两会车队等红灯”所折射出的新“汽”象向人们打开了一扇眺望风景的窗子。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汽车乱停车、乱占道、乱变道、乱鸣号等等违章行为并不鲜见,大家对突出的交通违法问题都有切肤之痛,交通混乱、交通违法横行,决不是城市应有的形象与风景。固然,尊重规则,遵章出行,政府官员与社会精英率先垂范,引领公众共同捍卫良性规则,进而在全社会营造强大的“法治气场”,这一示范作用值得期待。

  但更要看到,天下之事,既在于立法规范,更在于有法必依。建设法治社会,公民社会,就是要求每一个公民都能敬畏法制、践行法治,自觉守法。尤其是让遵纪守法成为城市基因,融入市民血液之中,成了一种习惯。通过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让每一个市民与他们的亲友、同事、邻居、熟人一起共同摒弃不文明行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开车不任性,文明礼让,做文明使者,共同建设美丽、富裕、文明、和谐的城市。而作为公共交通的管理者,在末端严管的同时,需要不断通过制度设计,从源头上挤压交通违法生存空间,通过提高交通违法成本,让市民形成尊法习惯和规则意识,进而使公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成为城市的新“汽”象,实实在在地提升全体市民的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