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黑龙江调研考察,为落实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进行一线督战。习近平总书记此次黑龙江之行,首先走访的是一线林业职工、插秧农民和赫哲族居民,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东北地区民生状况的高度关注。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十分关心黑龙江林场转型遇到的问题,认真听取农民代表和赫哲族代表的发言。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又来到代表们反映情况的一线,实地考察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实况。这种会上会下言行一致、务实跟进、迎难而上的工作作风,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央领导对于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民生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4月26日发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事关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现,事关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事关我国周边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强化组织协调,研究审议重大政策和重点规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促推进重大事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小组审议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做出一系列指示。习总书记强调,要瞄准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急躁是不行的,浮躁更不行。发展不能守株待兔、固步自封,要在市场环境下、竞争中求发展。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打好发展组合拳,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
全面振兴的新路子,新在何处?这是在经济新常态和创新驱动战略大背景之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新问题。东北历来是经济资源大省,今后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就必须转变发展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黑龙江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如何把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已成为黑龙江乃至东北资源经济转型面临的新课题。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当地政府引进智力资源施政创新。思路决定出路,问题就是课题。只要善于借脑创新,办法总比困难多。如何通过创业创新解决下岗职工转型就业问题,如何通过发展新生经济解决经济转型问题,如何通过简政减负解决财政负担过重和民生投入不足的问题,如何通过对接京津冀一体化大发展解决区域经济动力不足问题,如何通过向经济发达地区输出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压力过大问题,如何通过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升级解决老工业企业面临的产业困境问题,这些都需要当地领导在相关政策的创新探索方面加强智力投入、借脑新型智库、施政造福一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郭夏)
作者简介:郭夏,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新生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网特邀财经评论员、评论理论频道专栏作者。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林区转型发展必须固守民生底线
推动林区转型发展 落实民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