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在从达州到成都东的D5185次动车上,八旬老人李某,准备到华西医院看病,因节后人多只买到达州到营山座位,后借座邻座。到南充后,被刚上车的年青貌美女大学生“请”起来,老人女儿恳请能否挤一挤,被拒。老人挽扶着往后走,后面两排年轻人同样充耳不闻。大约5分钟后,前面一中年男子将老人让到自己位置。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结果遭到美女反击,“坐自己位置错了吗?!”(5月4日《华西都市报》)
四川动车上的让座事件重新把“道德绑架”这一社会现象摆在公众面前。反观这几年类似事件,未让座者承受的轻则是谩骂,重则便是对方的拳打脚踢。在惊叹被让座者道德低下的同时,更应该看到的是换位思考的匮乏和社会文化的“滑铁卢”。
在本次事件中,老人女儿的一句“年轻人应该多学学”,让笔者深感无奈。试问有多少人愿意将花100多元买的动车座位让予他人?按票就坐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老人身体不适可以理解,但让座亦应当建立在对方情愿的基础之上,同意让座就以感激的态度对待,若是不同意便要被冠以“没人性”或“不懂事”的名头,这样不考虑他人感受的道德绑架实在是令人寒心。
细想之下不难发现,这或多或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助人为乐”思想有关。但当下,“助人为乐”似乎有些变味,它不再是发自施助者的内心,而是出自被助者之口。它仿佛变成了无法拒绝的要求,戴着中国传统道德的美丽面纱进行道德绑架。事实上,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道德绑架不仅伤害了施助者,更是在精神层面上打击了整个社会,阻碍了社会文化的建设。
此时,笔者不禁想起了一部名为《搜索》的电影,一位身患癌症晚期的女青年因为没有在公交车上给一位老人让座而被道德绑架,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严酷对待。如果说老人是需要帮助的人,难道身患绝症、病痛缠身的她就不是吗?导演以讽刺的手法揭露了道德绑架的强大影响力,也对整个社会提出了换位思考的呼吁。
在日本,让位给长者被视为没礼貌的行为,这是因为他们不希望造成对方的不便,更不想别人同情,因为这样的举动似乎在提醒他们“你老了”,年纪已经大到需要人来让座。日本长辈也很有个性,他们认为即使你让座,他也有权利选择拒绝。
且不说日本不让座的行为是否与中国传统文化背道而驰,但如此为他人着想的理念正是眼下中国社会亟需的,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壮大,建设理念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树立换位思考的观念来抑制“自我”观念的膨胀。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