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州“毒地”事件看应对舆情三招

2016年04月21日 17:50   来源:东方网   陆敬平

  针对数百学生疑因学校旁“毒地”致体检指标异常情况,昨晚,国家督学牵头的督导组在常州外国语学校,与4位家长代表见面。会上家长提出了“学校搬迁过渡”等要求。

  近日,新京报记者拿到的一份报告披露,“毒地”原有的三家化工厂,曾生产高毒、致癌化学品,搬迁过程中,均发现有倾倒废液导致土壤严重污染的情况。《新京报》4月21日讯。

  常州“毒地”事件持续发酵,原因主要是不但当地政府和学校与学生家长意见相左,而且还在坚持检验合格一说,校长更是冠冕堂皇说出于心无愧话语。可是,伴随着学生们身体检查报告和专业机构的检验报告出炉以及媒体记者的明察暗访,真相已初露端倪,所有证据都对常州方面此前的说法不利,土地含毒已成不争的事实。真不知道对此结果他们作何感想?该不该为此感到脸红?

  生活中,任何地方或单位都可能会出现负面舆情,造成不良影响。涉事地方和单位为了平息舆论,消除影响,及时作出回应无可厚非,但是,这个回应必须真实可信,再辅以正确的化解方法自然能达到预期目的。可是,我们也发现,一些地方在应对负面舆情时采取遮掩搪塞、推卸责任,妄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殊不知当今是信息化时代,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引发舆论持续发酵,甚至激化矛盾酿成群体事件,让查处难度成倍增加,直至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常州相关方面的做法就是如此,现在形成如此被动的局面,再想化解难度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根据笔者多年来在宣传部门的工作经验,虽然事态万千,变化多端,但只要坚持“三个准则”应对舆情,都能收到预期的成效,促进问题或矛盾尽快化解。

  勇于担当,不卑不亢。本地本单位发生重大负面事件,引发媒体和网友们广泛关注和热议,给单位和个人造成很大压力。这时,必须要做到做到不慌、不怕、不躲、不拖、不堵、不抗、不纵,不卑不亢,勇于担当。要知道纸里包不住火,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企图遮掩搪塞或者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无异于自欺欺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么做不但于事无补,还会错失应对舆情的最佳时机,导致问题和矛盾扩大化,处理起来也会事倍功半,甚至难度成倍增加。而敢于担当,主动靠前,用真心实意的态度促进问题解决,反而能赢得媒体和网友的理解。

  事实说话,客观公正。谣言止于智者。每当一件负面事件发生,如果官方信息跟不上,往往会导致谣言满天飞,误导舆论,激发群愤。这时,急需官方在第一时间发声,还原事实真相,通报查处进展和结果。以正确引导舆论和公众情绪趋于理性化,同时也是给各类谣言一个有力的回击,让人们认清事实真相,做到客观理性认识问题。从而减少震荡,化解危机。

  方式灵活,力求快精准。首要要快,及时了解和掌握事件的发生和进展情况以及舆情,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沉着应对。以及时准确的官方声音引导舆论。语言要简单明,而且必须要通俗易懂,让更多的人乐于接受。千万不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发表官方公式化语言和长篇大论。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感情丰富,真实感人,如春风化雨般占据和滋润人们的心灵,赢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效果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