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不过,5天后的4月9日,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又将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短短6天内,一边是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一边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对黄帝的国家公祭究竟应在哪里?其实,自2006年开始,陕西、河南两地的网友关于“该到哪里拜祭”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澎湃新闻4月6日)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祖宗,在宗法体制之中,从来都是大事。国人都是炎黄子孙,黄帝也被奉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因此,从广义上讲,陕西也好,河南也罢,无论哪一个省份祭拜黄帝,都代表着沿传香火,都代表着对祖先的尊敬与缅怀,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都是对中华历史文明的发扬光大。
文化本来应是包容的,多地共同祭祀,也应该是一件幸事。不过,祭祀黄帝的争议点在于,陕西有黄帝陵,河南有黄帝庙;陕西是其墓地所在,而河南有其故里所处。从汉字本义上讲,陵是指帝王的墓地;庙是指供奉祖先的地方。陵也好,庙也罢,都是可以进行祭祀活动的地方。因此,两地分别对黄帝进行祭祀,也都有理有据。
两地分别祭祀黄帝,按理说是好事,也都可谓名正言顺。但如果非要让国家相关部门出面,规定只能在一地搞,恐怕必然会得罪其中一个地方。而关键的问题是,本来是共同祭祀的事,为什么两地必须要争个你死我活,只能存其一呢?
说到底,当下的祭祀不是祭祀,而是一种借助于经济搭台的文化唱戏,继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旅游资源。在某种程度上讲,两地之间的竞争与PK,本质上是在争夺以黄帝为文化代表符号的旅游资源,两地都想对这种资源进行垄断。争夺祭祀的目的,并非是显示对祖先有多大的敬意,是不是足够虔诚,而是为了争取经济发展和创造更多的GDP的机会。
争黄帝的祭祀权,与争曹操墓、李白故里等没有什么区别。需要正视的是,我们并非热爱文化以及文化符号本身,而是热爱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背后的巨大利润。这当然没有什么原罪,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也完全符合节能、绿色、协调等发展理念,但是,地方之间过多的资源争夺,说明的是文化资源本身的匮乏与稀缺。
黄帝、炎帝为代表的古代帝王将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传统文化之外,文化产业的概念应该是丰富的、多样的,而且,即便是发扬传统文化,也不应该只局限于祭祀圣王先贤这样一种古老的形式。文化垄断的前提应该是文化创新,需要更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在文化产业领域,近年来有一个颇为流行的概念叫“IP文化”,即有知识产权的文化产业链。黄帝就是一个古老的“IP文化”。但是,当下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IP文化”。正如IP电视剧《琅琊榜》热播之后,多地开始争夺琅琊这个地名,文化产业需要创造出更多的概念与符号。文化产业大发展,更离不开对文化规律本身的尊重。只有站在整个文化产业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哪个地方应该祭祀黄帝才不会变成一道“二选一”式的选择题。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