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BBC最新纪录片《中国新年》,网友纷纷表示:懵了。这还是那个习惯性抹黑中国的家伙吗?没想到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竟然是这样的BBC”?
从《中国学校》到《中国的秘密》,从歪解中国美食文化到抨击国产汽车品牌,这些年,BBC一以贯之地“愚弄了世界”。总之,只要提及BBC,网友大多会下意识地高度警惕,因为,BBC黑中国的套路,大家实在是太熟悉了!
客观说,高速发展的中国有美好的一面,也有落后和不足。如果退一步,只从自身考量,BBC所谓的抹黑也算反向激励。但是,放眼国际,中国形象,决不能任由他人评说。
崔卫平老师说过,“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套用来讲,媒体的态度怎么样,世界眼里的中国就是什么模样。这警示我们,掌握国际话语权,不能只是埋头搞建设,“传播中国文化,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同等重要。
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闻舆论工作“48字要求”,并明确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围绕中心讲大局,团结人民求作为,用正确舆论导向引领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而讲好中国故事,最重要的是用作品说话。只有好作品才能“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才能“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才能“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不可否认,BBC的纪录片经常能掀起舆论风潮,而对比之下,中国传播自己的作品还不够多,中国观察记录世界的作品还不够好,这也说明,在新闻舆论领域,我们的国际话语权还亟待加强。
当务之急,必须对照“48字要求”,加快国际化传播平台建设,借助新媒体优势,创新形式出精品,在沟通世界中传播中国。唯如此,才能实现“中国形象,不惧他人评说”。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