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爷爷回25岁”折射孝文化的回归(图)

2016年02月19日 11:24   来源:东方网   汪昌莲

  “元宵节,我想带爷爷回到25岁,陪爷爷再年轻一次。”日前,一张请假条被杭州网友晒到网上,引得无数人大呼“任性”。而领导的批复也相当“给力”:“让年轻活出动静!”据悉,填写请假条的人是杭州一家大型汽车企业的员工顾先生。(2月18日《北京晨报》)

  “带爷爷回25岁”请假条走红网络,并不奇怪,因为请假条中饱蘸着亲情和孝道,而亲情和孝道,是人间最珍贵的一种情感;特别是,当今的年轻人,大都缺少这种情感。比如,春节“低头族”,便是典型一例。以至于,有人发出慨叹: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爷孙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爷在问寒问暖,孙却在玩手机。

  乍一看,手机是拉开爷孙距离的罪魁祸首,其实不然。因为,由于长期不在一起生活,双方平时缺少情感交融和沟通,亲情变得越来越淡薄,面对爷辈,孙辈们感到很陌生,很尴尬,也无话可说,即便是没有手机玩,也会用其他的方式排解情感空虚和代际尴尬。可见,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爷孙之间的代际隔膜。

  然而,代际隔膜的产生,缘于孝文化的迷失。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其作为维系和促进以家庭为细胞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应发扬光大。问题是,在当今社会,物质基础的丰厚与孝道文化的缺失,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人们在追求自身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同时,却越来越忽视了对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基本保障;在激烈竞争之下,一些人过度自私,突出自我,只求向老人索取,不言感恩。特别是孙辈,对爷辈已经失去了亲情的依恋,更谈不上对爷辈进行物质和精神的赡养了。

  可见,“带爷爷回25岁”请假条的出现,不仅让人们看到了融合代际隔膜的希望,而且折射出了孝文化的回归。换言之,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孝文化,对融合代际隔膜,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传承孝文化,不是一项复杂的文化课题,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比如,将老人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亲手为他们准备几顿丰盛可口的年饭;多与老人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陪老人去医院检查身体,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这些都能让老人们心情舒畅,排解孤独寂寞。有时候,认真聆听老人的倾诉、甚至唠叨,耐心感受老人不厌其烦的关心,其实就是老人最需要的一种孝文化。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