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有光”的生命传奇

2016年01月25日 10:50   来源:东方网   江曾培

  老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寿命不断延长,如今”人生七十“早已不”稀”奇了。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发布的2015年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当前全球人口平均寿命为71岁,其中女性73岁、男性68岁。这一数据与1990年出生婴儿的预期寿命相比,都各增长了6岁。中国在此次报告中的人口平均寿命为:男性74岁,女性77岁。这就是说,称七十岁为”古稀之年“已经名不副实了。现在人们希冀的,是能”长命百岁“,由伞寿(80岁)而米寿(88岁)而白寿(99岁)而茶寿(108岁)。1983年,著名学者金岳霖在其88岁生日的时候,接到同庚好友冯友兰一副贺寿联,下联写到了:”何止于米,相期于茶“。意指他俩不能满足于止步”米寿“,还要期待一起做”茶寿“。可惜他俩未能实现这一愿望。

  不过,被称为”百岁学者“的周有光,不但过了百岁,今年已超越了”米寿“3年。日前,在为庆贺周老111岁生日的座谈会上,上海一位语文专家说:“语言在周老面前显得匮乏。古人有云:七十古稀,八十九十称耄耋,一百岁为期颐。现在周先生已经111岁了。可惜我们一时还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称呼如此高寿的人”。北京的一位教授鉴于周老的生命时间已经超过了现有的标准,他建议:“完全可以创造一个新词,把110岁以上的老人叫作‘有光’”

  周老的“有光”,不仅表现在他的生命长度上,突破了原有最高端的“米寿”之说,更体现在他的生命质量上,健康富有光彩。他50岁之前,是著名的金融学家和经济学教授;从50到85岁,他是优秀的语言文字学家,主持拟定我国《汉字拼音方案》,有“汉语拼音之父”之称;85岁退休后,他又成为出色的文化学者和思想家。出版了40多本著作,其中一半左右是在退休以后完成的,百岁之后,仍笔耕不辍,100岁时出版《百岁新稿》,104岁时出版《朝闻道集》,105岁时出版《拾贝集》,以后又陆续有《周有光文集》《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等著作问世。他视野宽广,思想敏锐,提出了不少独到而精妙的观点,比如他不同意文化所谓“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的论述,而是认为文化的流动,不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而是高处向低处蔓延,落后追赶先进,引起学界的广泛的兴趣与重视。

  人过耄耋之年,虽然生命犹存,但一般均老态龙钟,体弱神疲,而周老在“茶寿”之后,按他自已的说法,“仍有个清晰的头脑”,仍坚持读书、思考、写作,不时发出一些富有创见的精辟议论,这恐怕是“举世无双”。历史学家马勇对此赞叹说,在从事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他发现,近代思想家的巨大变化大都是年轻时激进,中年时开始调和平庸,到老年时趋向保守。但这样一个规律,被周有光先生用行动彻底颠覆。“他的思想活力、精神活力,能给年轻人带来希望和力量。”

  周老的生命可说是一个传奇。百岁以后,他常常自嘲:“上帝太忙了,把我忘在这个世界上”。实际上,不是上帝把他忘了,而是他的生命“有光”。他淡泊名利,豁达乐观,勤于思考,努力开拓,生活有规律,待人有涵养,他的传奇经历,他的学术成就,他的精神思想,乃至他的长寿秘诀,都成了人们争相了解的内容。“有光”的这一生命奇葩表明,人的生命长度和生命质量都还是有巨大潜力向前发展的,这有赖时代社会的进步,也依赖个人自身的努力。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