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激发消费潜力 仍需“内功”给力

2015年12月21日 07:2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双11”电商大促再次让人们见证了强大的消费潜力,我国消费者消费热情不减。更重要的是,包括跨境网购和农村网购在内的新兴消费领域和消费市场的涌现,意味着网购并非是单纯对线下消费的取代,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满足个性化、碎片化的网络购物,还在不断激发出新消费需求。

  不过,不管是“海淘”的保税区直发模式降低的物流成本,还是农村市场通过电商平台兴建村级综合服务站降低的购买门槛,说到底还是在流通渠道上做文章,通过提升消费的便利性促进消费的转型升级。在此之外,想要真正通过网络购物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真正提升消费质量,仍然需要制造企业的进一步投入。

  譬如,继续通过网络方式加强自身的品牌传播和塑造,拉高“微笑曲线”的嘴角。口碑营销、精准营销这些互联网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传统制造企业的品牌价值,并且创造出新品牌。来自市场研究机构贝恩的报告显示,过去三年间,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的线上品牌化率提高了7%,达到65%,形成了1万亿元新增品牌销售额的现象,正是这种能力的写照。

  更重要的是,制造企业应该通过研究和分析网购数据,为自己的“智造”升级确定新的方向。今年以来,消费者对提升生活品质的产品需求相当强烈。今年“双11”期间,一款蓝牙音响甚至只花了15小时就卖出了该品牌去年全年的销量。智能家电崭露头角,健康文化娱乐等新型消费迅猛增长……这些都需要生产制造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作为创新的基础。通过对消费者区域、性别等情况的梳理,制造企业还应该不断归纳和预测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甚至上推至模块化生产、柔性供应链,开始从头使用互联网技术改造包括进销存在内的整个流程,通过进一步对接产需,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的愿望。

  归根结底,网络购物的基本优势,来自于它对流通渠道的打通,但随着消费互联网的成熟,网络购物还应该在包括营销、生产等更多方面为提升制造企业的“内功”提供动力。只有当消费者既“买得到”又能“买得好”时,互联网对消费潜力的激发才能够长期、健康地持续下去。(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安 之)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