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家三甲医院“出大招”重建医患关系,最能直接打动患者及其家属的可能是一些“动人的细节”。如:自2010年起,骨科副主任黄继锋每完成一次全麻手术后或者手术时间远超预期时,都会给焦急等待在手术室外的患者家属发送一条“平安短信”,5年来他已经发送了近千条。(12月3日《人民日报》)
笔者的岳母刚去世,悲伤中的儿女们因为在老人生前确实尽了孝,方减轻了些痛苦。因为老人得到了医院尽力的医冶与精心护理,也让儿女们心里好受些。比如:在老人生命中最后的那个清晨,子女们都被通知到某医院重症室外等候消息。不一会,里面出来医生说,病人的心脏还有跳动迹象,现在还在抢救。她问病人是否有心脏起博器,口气仿佛是求证,我们如实告诉有。医生返回后,请内科医生进行最后诊断,然后出来向我们正式宣布病人死亡。
对于多日等候在重症室外的我的妻子,这个细节非常重要。因为老人很早对她开玩笑说过,“我的心脏跳动很不规矩,有时快有时很慢。万一到了那一天,你们不要以为我的心跳没了,马上把老子拉去烧了。”重症室的医生能够把老人临终抢救情况,特别是心跳进行再三确认,这让并不内行的家属消除了事后很多沉重的猜想。
但是也留下一个心结。我们发现病亡老人的一颗门牙没了。也许是后期手术或者最后抢救导致,但医生没有告之。妻子试探性地问我:“母亲在重症室会不会遭到野蛮护理?”她一直为最后八天不能守在母亲身边,只能隔着玻璃窗进行每天一次视频而懊丧。为了安慰妻子,我说:“重症室应该是每个医院的重中之重,里面又不是隔断的单间,恐怕还有摄像头,不至于的。”现在想起来,要是医生能够把掉牙的细节告诉家属,比我怎样解释都有说服力。
发送短信的黄继锋说得好:“我们把能做的都做了,让患者明白放心,就没有那么多纠纷了。”可惜,有些医生没有耐心跟病人及家属交流,甚至必要的告之都敷衍得很;某些医护一边殷勤地为你服务,一边悄悄推荐号称不需你挂号排队的某种昂贵的检查或者药物,你稍不情愿,对方马上变脸侍候。类似这样的细节,不仅对病人的病情无益,还会平添家属的忧愁,并成为医患矛盾的导火索。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