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联赛媒体版权5年卖了80亿元,万达、阿里巴巴高调进军体育产业,各种体育创业融资势头方兴未艾,诸多民间赛事热热闹闹引领健身潮流……这些和体育产业发生密切关联的发展图景,在以往从未有过,更不要说短期内扎堆儿出现。
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是潜力无限的金矿,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融入产业挖掘金矿,需要耐心、智慧与行动,而非一步登天的幻想、狂赚一笔的贪婪与一惊一乍的炒作。
要想真正融入体育产业,就要认真思考当今的体育产业真正缺的是什么。显而易见,赛事资源相对稀缺、体育场地配备不足、服务保障不够健全、消费习惯难以养成等问题,都足以勾勒出我国体育产业与一些体育发达国家的现实差距。
如何才能逐步缩小我国与一些体育发达国家在体育产业方面存在的现实差距?光靠花钱买国际赛事版权恐怕并不能解决国内优质赛事资源稀缺的问题,光靠人为抬高个别赛事的版权价格恐怕并不能如实体现赛事的真正价值,光靠大规模催生低层次赛事恐怕并不能充分满足群众的合理健身需求,而光靠一轮轮看似光鲜的融资行为恐怕并不能为体育产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产品、也就更难谈及相关的投资行为所能带来的应有回报。
在政策利好的感召与带动下,民间力量与社会资本纷纷涉足体育产业一展身手,这是蛰伏多年的体育产业大变化大发展的必经阶段。民间力量的融入,对于搅活体育产业这潭静水不无益处,但也面临有序发展、科学规范的挑战;社会资本的涌入,对于激活体育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可或缺,但也面临辨别良莠、有效监管的考验。而在这样一种风起云涌的体育产业发展浪潮中,政府、社会、市场三者的角色与定位,也还有必要进行积极的调试与充分的互动,以期握指成拳、高效运转。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但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相关各方纷纷抢滩体育产业之时,简单要求一切按部就班并不现实,生硬叫停个别冒进行为亦不合时宜,但为体育产业健康发展计,每一个参与个体将“多些务实行动、少些刻意炒作”作为行事准则有其现实针对性。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