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今年大半时间宏观政策的强力调控,虽然10月经济仍有下行趋势,但各类数据下行速度放缓,且在局部行业及区域呈现出一些复苏的迹象,经济底部区域的特征已愈发明显。从外部环境看,欧洲的经济下行空间日趋收窄,美国、东南亚诸国在调整中已经夯实基础,呈现出新的增长迹象。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下行空间可能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被锁定,从而呈现结构转型与稳增长的新局面。因此,10月份“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以下简称小微企业运行指数)虽然继续下降,但未来下行的空间可能有限。
宏观层面来看,以降息降准为代表的货币扩张效应已日益体现,随着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企业运行的资金成本会继续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也将继续下行。与此同时,财政政策稳增长的相关举措也在稳步落实,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和相关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相关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正逐步落地,为经济形势向好打下了重要基础。
然而,宏观经济日趋企稳的底部形态不能立刻解决微观经济疲软的现状。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去杠杆与投资转型同步运行,传统行业去杠杆与新兴行业的融资需求增加又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是否能够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恢复投资的中高速增长,同时实现经济结构的良性循环发展,仍是下一阶段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研究的重点环节。
10月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为46.6,较上月微降0.1个点,这是总指数维持两月不变的基础上再次下降,但降幅较此前的两轮下降明显收窄,下降过程中底部区域特征再次显现出来。
各分项指数虽然大部分呈下降趋势,但市场指数、信心指数较上月下降0.2个点,采购指数、扩张指数、成本指数较上月均下降0.1个点,降幅明显趋窄,而且绩效指数、融资指数较上月上升0.1个点,风险指数较上月上升0.2个点。这反映出两个特征:一是小微经济体大多没有扩张动力,仍呈现出信心不足、保存余粮的心态;二是小微经济的经营业绩和融资难度均略有改善,这在经济下行过程中且又接近年末,尤为难得。
从区域来看,中南地区随着农业收获季节的结束,指数最优,且较上月微升0.1个点,东北、西南亦出现指数持平的情况,但下降的三个区域中,西北降幅最大,较上月下降了1.7个点,这不仅仅与西北的地理、气候环境密切相关,更与经济运行在区域间的传导有关。我们或许应该期待小微经济最弱的西北地区企稳,这有可能成为整体小微经济企稳的标志之一,其当月小微指数只有44.6,距离荣枯线尚远。
从行业来看,小微经济10月份波动不大,由于接近年末,小微企业结账和交货周期叠加,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小微企业指数小幅上升;农业收获季节又使得经济弱势中的农林牧渔业指数持平,服务业小微指数亦持平;但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小微企业运行状况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这是依然要引起警惕的因素,因为这三个行业都与投资密切相关,这些行业的企稳甚至回升,是小微经济复苏的关键。
基于以上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底部特征明显,但同时微观经济体确实存在着经营困难与政策传导到达较慢的情况。因此,一方面,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必须及时跟进对新兴产业的投资,以避免出现深度下滑的可能;另一方面,要在投资向消费转型的过程中匹配足够的过渡政策,消费习惯的培养和消费能力的培育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增长逻辑的变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特别是针对投资结构的创新转型、消费领域的促进和民生环境改善方面的各项政策,都将对小微经济下一阶段的触底甚至复苏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财政部科研所研究员 李 全)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