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饭标准可不可以有

2015年11月02日 09:18   来源:人民日报   左娅

  ●标准能否起到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其科学性尤为重要。不科学的标准,就算赋予其强制性,也往往遭遇执行难、执法难,最终落得被束之高阁的结局

  最近,扬州市质监局发布扬州炒饭标准。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哗众取宠”“管得太宽”……几乎是一边倒的质疑与反对。扬州炒饭,可不可以有标准?

  从国际看,为地方特色食品立标准并非新鲜事。法国的波尔多红葡萄酒、意大利的帕尔马火腿都有标准。我国的地方特色食品其实也早有标准。扬州炒饭之前,兰州牛肉面、新疆大盘鸡也都有地方制定的标准。不过,这些标准每一次都会陷入商家不理会、消费者不买账、舆论不赞成的尴尬。

  为什么?反对者主要是担心行政手段干扰了市场运作。比如,扬州炒饭标准里有不少“软硬适度”“具有炒饭特有的香味”等语焉不详的指标,如果变成强制性要求,确实令人担心会造成权力寻租。另外,标准规定扬州炒饭要有海参这样“高大上”的食材,很多人觉得没必要,更担心这会令扬州炒饭贵到吃不起,而便宜炒饭又不能挂“扬州”之名。

  还好,面对公众质疑,扬州市质监局澄清:扬州炒饭标准不具强制性。担心权力寻租的人可以松口气了,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没有强制性的标准,有存在的必要吗?

  这就需要全面看待推荐性标准的作用。标准不仅是政府部门执法监督的依据,也是行业自律的准绳,更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途径之一。从成都小吃、桂林米粉,到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曾遍地开花的中式快餐不少,却没有一个能像肯德基、麦当劳那样做大做强,甚至不少已经沦为明日黄花。究其原因,主要是品质参差不齐,这背后缺乏统一制作标准。兰州的朋友曾向笔者抱怨,身在异乡,本想吃一碗兰州拉面解乡愁,没想到在面里看到了海带,顿时大失所望:“这不是欺骗消费者吗?不是什么牛肉拉面都能叫兰州拉面的!”可若没有标准,又如何判定什么样的面才是正宗的兰州拉面?

  从这个角度上讲,扬州炒饭标准的出台,有其积极意义。一方面,扬州炒饭标准记录了制作方法,有利于这一传统美食的推广、传承。另一方面,公开的扬州炒饭标准也保障了消费者知情权。消费者知道了扬州炒饭通常有哪些配料,商家就难以再用鸡蛋炒米饭糊弄消费者了。推荐性标准存在的意义,恰恰就在于它一方面给商家进行品质控制提供了方法,另一方面也给消费者用脚投票提供了依据,从而撬动了市场自身的优胜劣汰。

  但是,像扬州炒饭这样的标准最好还是由企业自主制定,政府不必太操心,徒为自己增添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尤其是扬州炒饭是不是必须有海参,确实值得商榷。这也让我们看到,标准能否起到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其科学性尤为重要。不少推荐性标准的起草者乃至一些制定发布者,总是希望通过政府规章、条例赋予推荐性标准强制性,以为只有强制执行标准才能发挥作用。而事实上,不科学的标准,就算赋予其强制性,也往往遭遇执行难、执法难,最终落得个被束之高阁的结局。提高标准科学性,目的端正很重要。如果自抬身价、为“上头条”而制定标准,难免贻笑大方;倘若是为了打造传统食品品牌而制定标准,就会充分征求公众意见,标准自然不会太离谱。

  进入“互联网+”时代,五花八门的新业态、新模式,给地方特色食品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新机遇。不过,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把握机遇仍要靠品质和品牌。在笔者看来,炒饭标准可以有也应该有,关键是要提高其科学性。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