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川菜标准”无需过度解读

2015年10月29日 07:07   来源:西安晚报   刘义杰

  记者从四川省质监局标准化处了解到,四川省质监局目前已制定了12项川菜的标准。除了经典菜肴烹饪和面点制作,目前对川菜的规范还包括了火锅调料底料、豆腐乳、豆豉、香肠调料、川式泡菜等10余项食料。同时,随着市场口味的变迁和卫生标准的提升,川菜的地方标准也在与时俱进,每3年就要更新一次。(10月28日《成都商报》)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哈姆雷特,对于食材来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家独特的“妈妈的味道”。因此,当公众看到官方竟然出台官方的“川菜标准”,自然感觉多管

  闲事了。

  “川菜标准”偶然间延续上了“扬州炒饭”标准的余温,自然更是不受待见。但分析网友反对的原因,其实也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认为菜品的标准应该由市场或公众来决定,退一步说,也该由相关的行业协会,官方指定这类标准多余多管闲事;第二种是,川菜的制作工艺并不是如今食品问题的关键,尤其是四川省质监局原本更应该关心食品的卫生规范与食材的安全才是。

  实际上,当我们抛却情绪、理性来看,官方制定“川菜标准”并不值得大书特书、过度解读,首先这些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也不会去强行推广,其工艺制作标准只是推荐而

  已。其次,对食品进行行业标准规范也是约定俗成的,比如经国家标准委批准的《小麦粉馒头》国家标准2008年1月起就在全国实施,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规范就如同一个严谨的文本,要研究一个问题,那么,就应该先对其进行定义,然后再展开问题,菜品的标准何尝不是?其实,在川菜标准中,川菜的制作工艺规范只是川菜标准的一部分,更多的标准集中于食品的卫生规范。比如厨房、食品的安全卫生等标准,等等。

  总的来说,对“川菜标准”的关注不应失焦,过度解读也没有意义。实际上,在笔者看来,出台一定的菜系标准也未尝不可。众所周知,我们时常在新闻中看到“月饼炒辣

  椒”“玉米炒葡萄”等奇葩菜,也在纠结于我国食品安全无法像肯德基等洋快餐一样实现“工业化”生产,连庆丰包子都出现问题。其重要的原因有一点就是,我国的食品生产大多凭感觉,缺乏一定的执行标准,这样尽管可以丰富食品的口感,但却让人们缺乏对食品的敬畏,无法让中国食品产业化生产,走向世界。

  值得一说的是,有人对“川菜标准”举了一个反对的例子,说,“如果我在餐馆吃了一份酸甜味的回锅肉,是否可以用标准为依据,指责该餐馆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我想说的是,这样的列举法是强词夺理,实在曲解了“川菜标准”的出台意图。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