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护士给3岁患儿挂错瓶”一事,引发广泛关注。昨日,一名自称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医生的网友在网上发文,称患者家属撒谎。这篇文章很快在微信朋友圈传播开来。(9月15日 《海峡都市报》)
作为家长,孩子生病就医,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值得同情。如此之下,面对就医过程中的任何细节,家长必然会牵肠挂肚,与院方出现矛盾和冲突,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报道中的事件,至今没有厘清背后的真相,家长与院方在网上激辩,不仅不利于事件的解决,反而会放大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
众所周知,囿于医疗资源紧张、医疗信息不透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医患矛盾非常尖锐,医患冲突和对立事件时有发生。应该说,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到底孰对孰错,通过客观公正的鉴定和评价,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一旦出现医患纠纷,则往往是医院与患者各说各话,均认为责任应该由对方承担。当然,人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推卸、逃避责任也属于正常反应,但如此做法却让医患矛盾雪上加霜。
事实上,医院与患者及家属间的对立,并不仅仅是双方之间的冲突。医患纠纷事件一旦传播,公众往往对事件真相难以了解,只是以先入为主的心态,来推测纠纷的可能性细节。由此,不明真相的围观者往往秉持不同的意见,甚至引发激烈的争辩和讨论,在围观者的推波助澜下,医患矛盾纠纷被进一步放大。但是,事实究竟如何?真相到底如何?却在情绪的表达下,忽略了事实的认定和审视,偏离了事件的本来面目。
既然医患之间出现纠纷,就应该通过法律途径予以解决,而不能情绪化的表述各自的理由。不管孰对孰错,都不能以偏概全,缺乏对事实证据的判断。作为医患双方,应该通过客观公正的结论来澄清,切忌主观臆断式的互相指责。肯定的说,网上的激辩并不会说服对方,甚至更会加剧彼此之间的对立情绪,使纠纷解决走入死胡同。因此,医院与患者及家属之间,不妨摒弃口头上的辩解和指责,回归到解决纠纷的正确轨道上来。(刘建国)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