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完成国企改革的三大目标 实现中国愿景

2015年09月15日 10:47   来源:CE.cn   

  新闻背景: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新时期国企改革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点举措等进行全面部署。这份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为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标志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

  【背景】国企改革是个艰难的探索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从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到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到建立规范的董事会试点,改革步伐从未停止,国企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总体上看,国有企业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布局结构等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详细

  【措施】竞争的归竞争 公益的归公益

  这一分类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划分为商业类的国企,就应该尽最大努力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多向国家上缴利税;划分为公益类的则应该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如果说商业类更需要的是内部市场化激励机制、企业竞争能力,而公益类则更需要公平、有益民生的胸怀。【详细

  【寄望】必须争取舆论的最大支持

  国企这些年出了腐败,损害了自身形象,但民间并不存在对国企普遍的“怨恨”,逢国企必骂是互联网上与现实社会对应性极小的奇怪现象。让国企通通把空间让给民企,让中国若干个大家族主导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不是中国人的愿望。出门坐张家开的地铁,去李家的连锁加油站加赵家的汽油,晚上开灯用王家发的电,中国人恐怕尚没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这更非我们哭着喊着要实现的。【详细

  【态度】以决绝的改革终结“国企家天下”

  “家天下”,似乎可以成为这些贪腐行径、不正之风的代名词。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国企稳定的收入、较高的社会地位,不少管理者纷纷将子女安排至麾下。再加上监管的漏洞百出,企业内部逐步形成了利益交换、疏通的种种管道。有的地方因人设岗、甚至“因人设业”,让优质的国有资产任凭管理者的子女们、亲属们鲸吞、挥霍。这些都从根本上背离了国企的本意、远离了社会的公益,为人所不齿。【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上世纪80年代,国企改革的任务是打破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实现“放权让利”;到了90年代,国企改革开始“抓大放小”,产业主要集中在七大垄断领域;待至本世纪初,有关国企改革红利如何惠民的讨论渐起;如今,国企改革目标繁多,难以复制历史中的单一。

  之前,科斯等人的理论成为分析转型国家现实的利器,帮助中国经济学界在上世纪90年代就国企改革等问题达成基本共识,即国企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产权不够明晰,从而一度推进了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化的国企改革。

  当然,国企改革注定艰辛无比。公平竞争、效率提升和政治稳定,这三大目标契合中国社会的改革方向。无论何时,我们仍然抱有期待,通过推动国企改革,实现“市场化、法治化、民主化”的中国愿景!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