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从“下辈子不做穷人家儿”中解读什么?

2015年09月08日 07:28   来源:红网   于文军

  “我死后,请不要再去烦其他人了,我的死只和我个人有关……下辈子不做穷人家的孩子。”8月31日,在抽屉里留下两张字条后,安徽六安市高二学生陈伟(化名)离开租住的房子出走,没带手机和钱包,7天没有音讯。接到孩子的父母报警后,当地派出所已对此事立案调查。9月7日下午1时,陈伟的父亲陈超告诉澎湃新闻,他们已在合肥市肥西县找到了儿子。(9月7日澎湃新闻)

  对这则新闻,不少人的解读是:贫穷是陈伟出走的原因,于是,把抨击的火力再次射向引发贫富差距的各种问题。从表面上看,似乎贫穷是陈伟出走的原因。然而,仔细分析新闻不难发现:陈伟出走的根本原因不是穷,而是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他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与爱抚,精神贫困。

  陈伟的家境既不富裕也谈不上穷困,只是个普通家庭,可以说,国内比他家穷的有很多。陈伟的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定期给儿子寄钱,每次给他打两百块钱,让他花完了再跟父母说。陈伟的父母这样做是担心儿子乱花钱。这就是说,陈伟并不缺钱花,只是其父母对其花钱要求严格而已。

  从陈伟留给其父母的字条和他的处境看,他很孤独,心累,父母又长期不在身边,心里有苦无处倾诉,久而久之,难免会产生悲观厌世情绪。陈伟的年龄正处于“迷茫期”,价值观尚不成熟,心里苦闷,纠结不少,又得不到及时的点拨和矫正,这就容易让他产生出走的念头。

  显然,我们应当从这则新闻中解读到的是:作为父母,必须注意关注体恤孩子,尤其是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这比打工赚钱更重要。赚来的钱总有花光的时候,而为了赚钱却忽视了对孩子的关注体恤,会惹大事的,届时,父母们会悔之晚矣。同时,社会上对于那些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留守少年”,应当认真考虑如何对他们予以精神抚慰、精神支撑的问题,这是新形势下的新课题,不容忽视。日前,北京大学首次提出要对今年录取的贫困生予以精神支持,可谓独具慧眼,抓到了点子上,耐人寻味,当积极倡导并推广。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