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现代学徒制,亟需重新调配教育资源

2015年08月26日 06:45   来源:红网   韩建平

  昨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为进一步推进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日前,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共同发出《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2015年至2017年,在全省选择5家左右大中型企业作为试点单位,每家企业选拔100人左右参加新型学徒制培训。(8月25日《成都日报》)

  今天的新闻中,广东、四川、辽宁等地都公布了相应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举措。从地域分布上,我们有理由推论:国家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南方地区、相对发达的中部地区、相对落后的东北地区,统一步骤地推进试点工作,旨在通过试点,积累适合地域发展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改革经验,进而在全国各地深入推进这一教育改革。

  简单点说,现代学徒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其教育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

  其实,我们对这样的教育模式并不陌生。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在职业学校,以及部分高校推进的“校企合作”,也多多少少反映出现代学徒制的一些理念——学校教育与职业相结合,以培养专业性、实用性人才为主。

  显然,当下中国进一步试点“现代学徒制”,要有所突破,就必须捅破一些窗户纸,进而破旧立新。其中,应当突破、也必须改革的便是现代学徒制试点所必须的教育资源配置。

  首先,亟需适合现代学徒制的教师资源,提升现有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现代学徒,必然需要“现代师傅”。当下承接试点改革任务的学校是否具备这样的师资?学校原有的教师,是否具备相应的培养能力?显然,长久以来,很多学校过于重注理论学习,而忽视专业性教育,尤其是实践教育,导致了“学与用”的脱节。而一些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没有跟上新技术、新设备、新技能的更新速度。

  其次,亟需调整适合现代学体制的教学课程、教学平台。强化“校企合作”是新一轮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的重要方向。现代学徒制,一定程度上对于诸多学员而言:入学即就业。那么,确保其在“学徒”期间,尽快掌握职业技能,胜任岗位,是教育的关键。强化工作实践、强化职业素养、强化实际工作效果,都必须调整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平台。让学徒真正地走进企业,“上战场”才是趋势。

  再次,亟需适合现代学徒制的教育评价、考核标准。既然现代学徒制的理念是“入学即就业”,那么评价和考核的主导权应该转移:从学校评定学员是否合格、符合标准,向企业评定、考核,乃至进一步向职业资格评定机构转移。进一步强化“企业、职业评定机构”在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中的“专业地位”,树立现代学徒制“强化就业、注重职业素养”的理念。

  除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外,还有一个影响现代学徒制试点并进一步推广的难题:如何扭转当前公众对于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教育的片面认识,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笔者以为,需要对现代学徒制进行有效宣传,令公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最为关键的还是培养出一批批合格、优秀的“现代学徒”。事实永远胜于雄辩。说得再漂亮,都不如培养出优秀人才,更具说服力,更具吸引力。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