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经专家评议,165家单位获批成为试点单位,其中试点地区共17个。广东两个城市入选,分别是中山市和佛山市。今年9月,中山首批200多名现代学徒制学生将开班,目前学校在发动学生报名。(8月25日《南方日报》)
现代学徒制是个舶来品,源自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德国。它最鲜明的特色,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携手传授,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现代技能型人才。165家单位成为试点单位,标志着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的正式起步。
政府迫切需要大批技能人才成为向制造强国转型的有生力量,与企业和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培养人才,无疑都是非常好的。只不过现实中,也确有一些家长将孩子上职校、当学徒,当作考不上大学的无奈选择。社会人才评价体系还是倾向于研究型人才,通过大学知识的学习获得文凭,而不是习得技术。这样的一个偏见,也往往成为桎梏现代学徒制发展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企业之所以愿意参与学徒制试点,无非是希望以此获得所需的人力资源,在学徒们学有所成后,将掌握的知识、技能服务于企业。如果达不到此目的,企业参与学徒制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从大局和长远考虑,一方面,政府可以尝试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如补贴、奖励、免税等,激发企业参与学徒制的热情;另一方面,校企合作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在企业学习,关键在于,要赋予企业更多参与学徒制项目制定的自主性、灵活性。校企共同敲定实用性与操作性相结合的技能培训项目,以满足不同规模与行业的企业特殊性要求。这种“量身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让企业充分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也为学徒制有序发展提供了动力。
现代学徒制的试点、起步,是一个可喜的开端,它在运行初期,肯定需要相关参与各方的“磨合”,才能达到为企业、为国家造就批量技能型人才的目的:政府有待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和对企业的促进机制;职校要通过教学形态的重构与内涵的提升,营造全新的职业教育生态;学徒要增强信心,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企业要从为产业升级造就人才着眼,积极参与这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