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旧书交易市场的开拓

2015年08月25日 13:26   来源:东方网   江曾培

  24日上午,在参观上海书展时,一位老年读者与笔者攀谈,他说,现在全国每年出二三十万种新书,数量是够多的了,问题是重复出版过多,为了追逐热点赚钱,非少儿社也在出少儿读物,非科技社也在出养生读物,闹得专业不专,数量上去了,质量特色却下来了。他认为,还是要坚持专业出版,不同专业的出版社还是应深耕自已的“一亩三分地”,种出自已特色与质量的庄稼。

  此话有的放矢,我表示赞同。他接着说,他有一个苦恼,因为爱读书,从小就不断买书,然而,居室有限,难于容纳不断增长的图书,他想“吐故纳新”,将一些看过的旧书卖掉,可是,现在找不到收购旧书的旧书店,而作为废纸论斤卖给废品回收站,不仅经济上太亏,更有损书的价值。他说,在重视新书交易的同时,希望也能重视旧书市场的开拓。

  我说,上海的旧书买卖,现在也还有一些,比如文庙的旧书市场,每星期日开放一天,而位于瑞金二路上的“新文化服务社”,是上海目前较有规模的旧书店。不过,较之过去,旧书交易,确实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解放后,上海除了有大量的综合性书店外,同时还有不少老牌专业书店,其中一个名角就是上海旧书店。解放前,上海的旧书铺更是众多。阿英于1935年写过一篇题为《城隍庙的书市》的文章,讲他去城隍庙,不是去买小商品,不是去喝茶散心,也不是去向菩萨求财乞福,而是到旧书铺和旧书摊上去“访书”。他左转一个弯,右转一个弯,先入“饱墨斋”,继访“粹宝斋”,再入“菊舲书店”,复进“学海书店”,在轻轻松松地徜徉中享受着“淘书乐”。

  是的,旧书铺能带给人们一种“淘书乐”。发展旧书买卖,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促进书业交易的发展,更可以让人们在“淘书”中得到一种享受、一种喜悦,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上世纪50年代,上海的“淘书”风还颇盛,当时我在新民晚报工作,记得副刊上辟有一个“工余拾趣”专栏,来稿中写“淘书乐”的就很有一些。如今醉于“淘书乐”的人也许没有过去多,但仍大有人在,何况,这是一种富有文化内容的“乐”,值得鼓励更多的人“工余”在这方面“拾趣”。

  因此,当前发展图书市场,在努力扩大新书销售的同时,也要重视旧书买卖,旧书肆有别于新书店的特殊魅力。有几百年前的旧书当然好;倘若没有,几十年前、十几年前的旧书,只要有价值,也会有主顾的。如今民间藏书颇多,像前面提到的那位老年读者那样,不少人苦于手中的旧书无渠道出售,如果能像过去旧书肆那样积极经营,对有价值的旧书,一面大力收购,一面热情推销,既可为整个图书市场增色添彩,也能为“淘书乐”提供重要场所。这方面工作,国营的新华书店要做,更要在政策上支持鼓励民间书店去做。当愿淘旧书之乐,能为城市的书香增添浓度。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