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上证综指暴跌12.2%之后,很多人都在询问,“下周会暴跌吗?”“会不会千股跌停?”昨天,人们的这些担忧都变成了现实:沪深股市以暴跌开盘,上证综指低开3.7%,跌至7月9日最低点3373点,随后一路倾泻,最大跌幅为9.1%,收盘3209.91点,跌8.49%。股市暴跌正在摧毁投资者仅存的信心,这一问题极其严峻。
如果追问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其实没有根本性改变:不仅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而且结构调整正在加快,增长新动力日渐增长。今年以来,财税、金融、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获得新拓展——国内自贸试验区陆续开花,与一些国家相继签署了自贸协定。“一带一路”战略有序展开,亚投行协定正式签署,丝路基金启动运行,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快推进。虽然面临一些困难,但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在全球的综合比较优势依然明显,经济增速仍走在前列。
但自6月26日暴跌之后,股市对上述基本面的反应变得十分冷淡,悲观情绪持续发酵。一些机构几乎放弃了对基本面的研究分析,转而把心思放在“赚国家稳定资金的钱”上边;他们的做法成为伤害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
打铁还要自身硬。笔者多次指出过,我国的“核心投行”队伍不健全、不理性,大型投行没有担当起稳定股市价值中枢的功能,是市场建设的最大软肋。恶意操纵者攻击中国股市的软肋,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一是回击,二是忍耐。但是,如果“自己人”和外部力量合伙,攻击市场的软肋,与政府维稳行动对赌,就涉嫌危害国家金融安全,应当对其采取果断措施。
在“核心投行”队伍不健全、不理性的前提下,中国证金公司、中央汇金公司等维稳力量校正市场预期,是一项中长期工作,不可轻言中止。对于所谓“中国政府或监管当局过度干预市场”的指责,需要应对,但没有必要照方抓药,因为,各国都会在金融市场发生剧烈波动采取稳定举措,只是具体措施各有不同。
目前,一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政府稳定资金将中止入市操作,这是一种误解。维稳工作必须继续加强,但可以改进操作方式。
证监会21号公告对“维稳”和“市场自我调节”的表述是准确的,但还需要进一步说明,政府尊重市场规律和市场行为,坚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是,对于影响市场正常运行的“非市场行为”,不能只依靠市场手段来解决,而是要“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并用。
前期已在进行的监控重点账户、稽查涉嫌违法交易主体、打击期现联合操纵行为,是必须采取的维稳措施,也是常态化下应该坚持的措施。目前,应该加快相关工作的进度,尽快查处公布一批案件。
什么股票都大幅下跌,跌得头破血流,这是违背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基本面的,不是什么“市场行为”。所谓的“市场行为”,是指在公众拥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各主体依照既定的规则公平交易。但目前的情况不是这样。对于目前这种“自我砸盘”的畸形市场状况,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校正,否则将严重危害改革进程。
2014年,随着股市行情回暖,新股发行得以恢复,全年新股发行融资达到668.89亿元。加上再融资(含公开增发、定向增发、配股发行),境内股票融资共计4856.43亿元。2015年1至7月,受二级市场行情上涨的支撑,境内股票融资规模迅速扩张,共计5339.22亿元,相当于2014年全年的1.1倍,这一成绩相当可观。而实际上,无论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还是新三板市场,其上市和挂牌企业所获融资,绝大部分都已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对实体经济提供了切实的支持。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创造的营业收入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较高比例,2014年度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万亿元,相当于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4.6%。股市好不好,对整体经济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一些人的说法,“中国股市2000点左右为底部”,大型银行的市盈率将重新回到三四倍,甚至跌破净资产,这是不可接受的,因为那是完全背离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实际的。我们不能接受外界强加给我们的这个底部,不能吞下外界压制中国金融产业繁荣发展的苦果。
昨天晚间,美国标普、纳斯达克和道琼斯股指期货均跌逾5%,触发熔断机制,导致三大交易所股指期货暂停交易。此外,印度、韩国、菲律宾政府都因本国股市暴跌而采取救市措施。这再次证明,在市场发生重大波动时,采取稳定措施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可躲避的担当。对中国来说,没有必要因担心外界的不友好评价,而贻误稳定市场的良机,甚至损失自己的发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