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摔酒瓶没滚草地 <破风>之后期待刻画宁泽涛的<破浪>

2015年08月14日 07:15   来源:北京晚报   李俐

  这几天我的朋友圈被两大帅哥刷屏了。一个是在俄罗斯喀山游泳世锦赛上夺得100米自由泳冠军的宁泽涛,他被女粉丝们称为“颜值秒杀一切小鲜肉的世界冠军”;另一个是电影《破风》的男主角彭于晏,化身职业自行车手的他让青春热血燃爆大银幕。

  竞技体育,本就是让人心跳加速的事情,观看各大顶级赛事更是让人热血沸腾。我相信即使不是体育迷,不少人也都有过熬夜看世界杯的经历,也曾经为申奥成功而狂欢不已。因此,体育题材电影早就作为成熟的类型在世界影坛占有一席之地,《洛奇》、《一球成名》、《点球成金》等都是此类经典。

  但回顾国产电影,人们的记忆似乎还停留在上世纪50年代的《女篮五号》、80年代的《沙鸥》里。最近几年电影产业越来越火爆,但体育题材仍是空缺,《许海峰的枪》、《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过于主旋律,《少林足球》、《大灌篮》已经癫狂到脱离了体育本身,即使是陈可辛导演未拍先热的《李娜》,也是传记性质大于体育题材。所以,接连拍出《激战》、《破风》两部体育题材电影的林超贤,可以说是独辟蹊径,把体育题材正式拉入了商业电影阵营。

  其实,在看《破风》之前,我对它是不看好的,当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对自行车比赛的不了解。相信大部分国内观众和我一样,觉得自行车比赛尤其是耗时很长的公路赛,看起来枯燥极了,既没有拳击比赛那种力量,也没有冰上项目的美感,更没有足篮排的普及度。但《破风》给我的直观感受是,原来自行车比赛是这么好看!有人说它是两个轮子上的《速度与激情》,但更吸引我的是,在享受速度快感的同时,这项运动的背后还充满了智慧,不同比赛的战术运用、团队的密切配合甚至是金牌背后的污点,都让人充分感受着它的魅力。

  正因为自行车比赛在内地的不普及,导演开篇就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这一赛事的规则和特点,大量实况录像的插入配合着充满现场感的解说,让观众一开始就犹如观看直播比赛一般紧张。了解了赛制,也就不难理解片名《破风》的含义。原来,“破风”是自行车比赛的专业术语,每支车队最重要的两个角色分别是冲线手和破风手,破风手为了帮冲线手减小风阻、保存体力,需要一直领骑,但在冲刺时却要主动让位,让爆发力更强的冲线手去跟对手一决高下。最后,登上冠军领奖台的只有冲线手一人,而破风手则是默默付出的那个幕后英雄。

  林超贤选择以破风手为切入点,让影片不仅仅局限于冠军的光环,而是更强调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这对看惯了金牌榜的国人来说,不失为一个更有高度的主题。而破风手与冲线手之间天然的合作与冲突,私下里的友情与较量,则令影片在故事层面上更充满戏剧性。尤其是最后一战中,为了争取团队的赢,彭于晏饰演的冲线手在最后一刻将冲刺冠军的机会主动让给破风手窦骁,完成了自我的成长,也是对体育精神的最好诠释。

  不过,这也是一部优缺点同样明显的电影。镜头只要对准比赛现场,就让人屏气凝神,一旦切回感情戏部分,就让人如坐针毡。王珞丹饰演的女自行车手,似乎是为了制造三角恋不得不放置的一个角色,显得有些多余。彭于晏和妈妈之间的亲情纠葛,也因为篇幅所限无法展开,成为鸡肋。倒是彭于晏和窦骁的友情虽然着墨不多,但并不落俗套,两人既没有摔酒瓶也没有滚草地,更多的是彼此的默默支持,失意时雨中送上一把伞,迷失时拉对方回到正轨,追女生时又绝不客气,这大概才是男人之间的友谊吧。

  在制作上,除了高昂的专业赛车和运动装备占去了大量成本,影片也不惜跨越欧亚大陆进行拍摄,从台湾蔚蓝的海岸线到繁华的都市,从热气蒸腾的沙漠到云雾缭绕的高海拔山区。这些养眼的画面,何尝不是自行车比赛的另一道风景呢?

  不知道林超贤导演的下一部电影想拍什么?我估计很多女观众和我一样,都希望宁泽涛的故事也早点登上大银幕,片名我都想好了,就叫《破浪》。反正北京冬奥会也不远了,到时候干脆再拍一部《破冰》。就是不知道彭于晏准备好了没?既然你已经练了体操、拳击、武术、自行车,也不在乎再学学游泳和滑冰吧?争取早日练成电影圈的十项全能男主角!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