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的《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提出了今后3年船舶工业的七项任务,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为船舶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经过本世纪头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造船业迅速跻身世界前列,但一直存在“大而不强”的隐忧。特别是近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美债务危机的滞后影响,国际船市一片低迷,我国船舶业“大而不强”的结构性矛盾也充分暴露,企业普遍面临交船难、接单难、盈利难的窘境。
船舶业出现问题的原因,与中国制造业遇到的问题一样,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需求萎缩,也有自身结构的不合理。例如,我国船企的产品集中在矿砂船、散货船、中型集装箱船等附加值较低的船型上。船企创新能力不足,船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仍有较大差距,一些船企甚至仍在延续“沙滩造船”的落后生产方式。
船舶工业素有“综合工业之冠”称号。一艘现代化船舶,几乎就是一座航行在海洋上的城市,由数以万计的零部件和数以千计的配套设备构成,集聚应用了许多不同领域的高新技术。据测算,船舶工业与我国国民经济135个产业部门中的113个部门直接相关,对电子、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探采等重要产业均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涉及大量的就业。牵住了船舶工业这个“牛鼻子”,将直接带动上百个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无限活力。
同时,船舶工业已具备转型升级的基础和条件。在技术水平方面,我国已具备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主流船型的自主设计和研发能力,部分产品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形成了品牌;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储备,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打破了国外在高端产品领域的垄断。在生产方式方面,已实现了从分包商到总包商的重大跨越。如今的船舶工业,完全有能力成为工业行业转型升级的“领头雁”。
船舶工业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水平和整体工业实力。这次公布的《实施方案》,是提升中国船舶工业优胜劣汰、由大变强的积极信号,更是新一届政府以调结构、促改革推进经济增长的又一项重大举措。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之船一定会在持续稳定发展的轨道上奋力前行,在国际竞争的海洋中扬帆破浪再远航!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