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17日下午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指出,抓民生也是抓发展。要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对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体服务、休闲服务等方面的社会需求,支持相关服务行业加快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2015年7月20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民生与发展,犹如鸟之两翼,向来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两项重要工作。社会越发展,民生问题就越向纵深发展。在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十三五”规划即将开启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并深刻阐述了民生与发展的关系,赋予了“新内涵”,为我们谋划未来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制订“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基调,值得各级各地党政部门、党政官员仔细品读。
行船走路,不能失去方向感,否则很可能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吉林调研时强调,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这与其强调的“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必须围绕民生抓发展。要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要特别关注和关心困难群众,坚持精准扶贫,避免洒胡椒面,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扶危济困,切实做到群众哪里最苦、哪里最需要,政策、资金、力量就向哪里倾斜,从而使改革发展的红利普惠民众。
民生与发展,是一体的,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发展为了民生,民生促进发展。有些地方,少数官员,片面地理解民生与发展的关系,将民生与发展孤立起来,甚至对立起来,不能做到共同抓、一体做。有的过分强调经济发展指标的完成而大搞全民招商,甚至逼出很多假项目、滥项目,看似完成了发展“任务”,但并没有提高发展质效,更让民生改善被搁浅或遗忘了。有的只在口头上重视民生,并没有真正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向民生倾斜,出现了财政富、民生苦的尴尬局面,不仅民生幸福难以保证,而且还使得党群干群关系变得紧张甚至恶化,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只有将发展与民生统一起来,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
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民生为大。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本质体现。党和国家的一切建设和发展都是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为主要目的。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汇聚民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始终牢记民生为大、民生为本,将民生工作、民生工程放在突出位置,将群众利益举过头顶,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切忌忽视民生、小视民生、异化民生。不能只将民生挂在嘴上,而不落实到行动中;更不能假借民生之名,行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招摇撞骗之实,那样不但惠不了民生、得不了民心、聚不了民力,还会被老百姓在背后戳我们的脊梁骨。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无影又无形,却是人间定盘星。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既使发展有了指南和方向,也使民生有了保障和改善,坚持之、躬行之,必将为推进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集聚强大力量,进而赢得民心、巩固执政基础。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