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神州专车争议广告,给谁挖了坑

2015年06月26日 10:00   来源:环球时报   单仁平

 

  昨天,神州专车推出了一组以“Beat U,我怕黑专车”为主题的广告,一众明星和大V出镜,手持禁止牌,痛陈“黑专车”之“黑”。尽管没有明说,但是明眼人很容易就看出来,神州专车想要“Beat”的“U”,其实就是美国打车软件公司优步“Uber”。有法律专家质疑神州专车涉嫌“恶意竞争”,网友则指责其“不够地道”,而这起舆论事件再次引燃近来有关专车的种种争议。

  这组广告昨天一天在微博和朋友圈里被刷屏。但是,网友们的关注点似乎并没有与神州专车“同频共振”。不少网友表示,选择哪种打车工具,当然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神州专车打着拒绝“黑专车”的旗号,替用户做选择,显然是把自己家的漏斗插进了别人家的油壶里。况且,谁“黑”谁“白”,优步说了不算,神州专车说了也不算。对于明星、大V齐刷刷为神州专车“Beat U”站台,舆论普遍觉得颇为怪异。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名人都是由一个公关公司负责联系,在支付一定费用后,让名人签一个肖像使用授权。这些名人是否知道自己的肖像被用于这组广告,对于肖像上出现的那些文字他们是否事前知道,现在还不清楚。不过,已经有大V出来澄清,说当时谈的时候是公益广告。如果真是这样,他们被神州专车拉来“黑”对手的同时,自己已经被神州专车“黑”了。

  专车对人们生活的介入有点猝不及防却又似乎理所当然,伴随而来的是同专车有关的各种纠纷。以往,这样的纠纷通常发生在专车与出租车之间,这一点都不难理解。但是,两个网络打车公司之间掐架,瞬间“队友”成了“对手”,多少让人感到匪夷所思。无论神州还是其他网络打车公司,客观上对于整合交通资源、方便百姓出行是有益的,这也是它们能够存在、发展的土壤。但是,政策层面的节制对于这类新生事物又是必须的。如何让这样的新生事物保持应有的创新活力,让它们从各自方面推动社会向前走,同时又让它们在一个合理的框架内运行,不至于按下葫芦浮起瓢,在这边“给力”的同时又在另一边“撒气”,这需要管理的智慧。

  网络打车公司显然处于这样一个节点上,包括神州专车在内的业内主要参与者,协同战友们一起务实合作,积极谋求同管理者在政策层面的良性互动,可能更有利于让这个行业健康向前。在政策框架尚未理清边界之前,神州专车有意把私家车介入网络打车问题放大,看上去好像是打击了对手,但谁又能保证,这不是在给自己挖坑?

  中国正在经历剧烈的社会转型,专车纠纷显然只是这种转型的一个缩影,而神州专车广告事件,更像是缩影中的一个细节。细节有时能决定成败,有时又无关大碍。对于这样的网络营销,网友们早已见怪不怪,完全可以把它当作网络汪洋中飘过的又一片落叶。但对于市场参与者和规则制定者来说,则应该从中领会一点什么,比如,在一个新兴领域,该从何处介入,又该以怎样的姿态介入。(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