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二选一"应成为"改革模范"

2015年06月09日 10:00   来源:东方网   郭元鹏

  今年,北京高考语文卷进行了较大改革,增加了阅读量。大作文则首次采取二选一的形式,对于两个题目,多数考生称选择的是题目二《深入灵魂的热爱》。据了解,大作文一《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给出了林则徐、邓世昌、黄继光等几个民族英雄选项,但多名考生称,因为不太熟悉这些英雄的事迹,没选择这个题目。(6月8日《新京报》)

  高考语文试卷的关注度,历年来都是最高的。而在语文试卷里,无疑作文又是焦点中的焦点。对于作文的关注度,其实是对母语的关注。对于中国人来说,写得一手好字,弄得一篇好文章,那可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高考语文的命题作文,也是每次高考吐槽点最多的。一方面是因为题目的范围问题,另一方面则来源于考生。他们认为无从选择,就牵绊了写作水平的发挥。

  这种困惑,在北京语文考卷里得到了回应。北京率先在试卷里给出了两个命题。虽说,作文二的选择考生多些,作文一的选择考生少些,但是,这种形式却给了很多人选择的机会。假如此次提供的只是命题一,是不是就会让很多人无从下笔了?

  通过一篇命题作文,未必能检验出一个人最真实的写作水平。这是因为有着这么几种情况:其一,不是每一个写作者都能适应所有题材。有的适合议论文,有的擅长编故事,有的喜欢写小说。假如我们给的命题,只适合写议论文,这就给擅长其他文体的人设置了障碍。其二,不是每一个写作者都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说,给出的题材是关于科学的,而考生恰恰关注的是社会问题,这样的题材,考生肯定就发挥不好。

  命题作文题材唯一,没有选择余地,就牵绊了发挥。这就犹如让小说高手莫言去写新闻,这就犹如让诗歌高手王小波去编故事。可想而知,尽管他们是大文豪,可是在文体的“隔行如隔山”的困扰之下,未必就能出彩。

  推行高考作为“二选一”,就可以化解这种尴尬。可以提供两个题目,一个题目适合议论,一个题目适合抒情;一个题目适合科技爱好者,一个题目适合关注社会问题的学生。这样一来,考生就可以依据爱好、特长,选择题目。

  最为关键的是,高考作为在语文试卷上的分数占比十分重要。在一分就可以左右命运的高考独木桥上,如果因为“题不对心”,不是考生最擅长的,而影响了成绩,就是遗憾的了。

  当然,由于高考作文的“二选一”,也给阅卷和评分带来了一定难度。题材不一样,如何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眼光来衡量?这需要教育考试院的专家和学者好好思考,确保公平显得尤为重要。

  高考作文的“二选一”是高考的重大改革,值得推广,要让其成为各地高考试卷的“模范”。甚至还可以力度再大些,可以在今后推行“三选一”、“四选一”。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