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一名专职教师向记者反映:今年1月,自己所带课程的期末成绩出来后,1名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家长以“影响孩子前途”“造成污点”为由要求给学生修改成绩,并对老师进行语言上的威胁。该学院相关人员也多次提到该家长“有背景”,要求老师修改成绩。(5月10日 央广网)
学生挂科,是大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究其原因,既有试题的难易程度,也有学生个人的努力程度。众所周知,大学教育并非选拔性教育,期末考试也往往不会故意卡人。因此,试题难易程度适中,早已成为不少大学教师的共识。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大学生的个人努力程度,的确是挂科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事发以后,为了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学院成立了督导组,对考试试卷进行复核。“复核结果表明试题符合大纲要求,难易程度适中,阅卷也没问题。实际上,就算试题较难,也是所有学生共用一套试卷,又何来的不公平一说呢?该班的一名学生告诉记者,自己学习成绩也一般,考试前认真复习后,考试成绩为合格,宿舍6个人,5个都成绩合格。
既然试题不存在问题,那么所谓的修改成绩自然就是个问题。通过个人力量的不当干预,从而影响到教育程序的正常运行,最终只会在教育公平上撕开一道口子。考试规则、评分细则、教育准则,这些共同构成大学教育的有机部分,完整地构建起了教育程序。教育程序的执行顺序和逻辑,具有规律和普遍性可循,也可以进行约束和解释。只有保障了这样的程序正义,才能进一步去谈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