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要告别“被迫留守”

2015年06月09日 06:55   来源:长江日报   朱昌俊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课题组发布的《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显示:四成多的农村老人喜欢的养老方式是与子女同住。无论中东西部,都有六成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不愿意进城养老,既有生活习惯的问题,也有考虑到子女经济负担。(6月8日《第一财经日报》)

  早在数年前,就有专家指出我国的养老重心在农村。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农村老龄人口基数大,养老基础薄弱,老龄化程度高。民政部的数据显示,在我国940万无法自理的老人中,农村占了746万。与此同时,农村养老压力更表现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根基已经大大削弱,在农村有半数以上的老人处于空巢状态。

  总体上,农村养老所面临的模式转换,即是由农业社会的土地和家庭养老模式转变为工业社会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就目前而言,这里又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那些愿意进城的老人而言,必须要确保养老待遇的“市民化”,最大限度降低农村老人进城养老的成本;另一方面,对于愿意在农村养老的老人而言,以养老保险为主的社保体系还有待提质扩容,以减少他们对于家庭和土地的依赖。如调查表明,54.6%的农村老人还在从事职业性的劳作,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或就是出于养老压力的不得已为之。

  当下的农村养老正处于新旧养老模式转换的夹缝之中。家庭经济能力和公共保障的双重弱势,加剧了农村养老的困局。这样一份调查结果,所透露出的养老意愿,实际指向的是未来在养老方面的公共资源安排上,无论是完善公共服务,还是引导社会养老力量的发展,都不能忽视农村领域,不能再人为制造城乡分割的状态。

  去哪养老,首先是养老服务均等化之问。农村养老困局的出现,根源上仍是基于户籍制度下的公共服务的不对等,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所致。因此,打通户籍制度对于公共服务平等化的限制,加快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