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争夺战” 科学当裁判

2015年05月05日 07:2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邹春亮

  近日,“沿江高铁”引发了湖北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荆门之间的一场民间“高铁争夺战”。一地高呼“各方携手,不达目标永不言弃”,另一方痛陈“没有高铁成为每一个荆门人心中难以名状的痛”。民意的高度吻合,让高铁建设决策层感到左右为难。

  从民意角度看,当地百姓对于建设高铁的企盼无可厚非,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依赖于交通资源的客观现实造成的。但就现有资源配置看,我国还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让高铁建设的甘泉流向每一个县市,高铁建设必须树立起科学决策的权威,让数据说话、拿方案对比,着眼长远规划,以科学决策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用有限资源谋求民生和经济最大福利。

  再者,高铁在个别县市通车之后并没有起到相应效果,每天乘坐高铁的旅客寥寥无几,所带来的经济收益还不够付车站职工的工资,更何况车站养护、配套设施、后期消耗的巨大开支。这不但拖累了本就贫困的当地经济和铁路经济,还造成了资源浪费。

  高铁建设要寻求最佳科学方案。否则,在这场高铁“争夺战”中,就很可能因民意裹挟而造成科学失真。(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邹春亮)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