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从来没有被完全看懂过,只是过去是文艺片式的看不懂,现在是科幻片式的看不懂。如果说小创开F1上山,让人大跌眼镜的话,南北车等巨轮飙出摩托艇的速度,就让人连眼睛也跌出来了,对,就像动画里那样。这速度带来了激情,而激情又支撑起更高的速度。在这速度与激情的相互激荡之中,赚钱似乎是非常容易的,看不懂也没关系了:把这一切交给市场吧,尤其是在他姓牛的时候。
然而,最近听的一个段子,却让笔者背后生出一阵寒意。话说曾有个著名的操盘手,行走江湖靠的就是“接最后一棒”。初听起来,这不科学,接盘侠活下来都是奇迹了,又哪能成名成腕呢?但细究起来,其中另有乾坤。当价格接近顶部的时候,获利了结的规模会增加,可以收集的筹码也随之扩容。“接最后一棒”的人就在此时靠手中的大资金控盘猛拉,拉到股价一骑绝尘,让那些在波动中反复踏空的投机者看得目瞪口呆,最终心理防线崩溃,忘掉逻辑,以为终于找到了指路明灯,于是纷纷上车。之后,就是宽幅震荡分批出货之类的小问题了。这就是“接最后一棒”能赚钱的道理:他把最后一棒,生生做成了倒数第二棒。
有了这“做棒”的策略,那速度和激情也就容易理解得多了。不过,那些真正最后接棒的人的心理防线,到底是怎样崩溃的?这就好像是去电影院,最吸引眼球的当然是大片了。进场看着看着,买票的人发现《盗梦空间》的梦境分层实在深奥,《星际穿越》的五维空间不知所云,《敢死队》里主角如何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也搞不清楚,但是画面太绚丽,动作太劲爆,声音太震撼,震撼到让人瞠目结舌:这么好的东西哪还有假的?看不懂,那就随他去吧,把脑袋放空,导演怎么导,咱就怎么看吧。时间久了,一到电影院,就习惯了放空自己买票进场,很容易地看大片从90分钟扯到120分钟、150分钟,从第一集,拍到第7集,第10集……以为这轻松获得的享受,永远也不会停下来。
正如老子说的,多易必多难,总以为事情很容易,就一定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当入市者总以为赚钱很容易,涨停会持续,逐渐放弃风控的逻辑,不再理会选股的标准,只是念叨“形势比人强”,离栽跟头就不远了。笔者不否认这是牛市,南北车这样的企业质地优良,前景和想象空间很大,可以给予高估值。但如果市盈率超过100倍,市值超过了波音,可能就有点过头了。2014年,波音营收908亿美元,净利润54.5亿美元,在手订单4870亿美元;相比之下,南北车的营收只有前者的四成,净利只有三成,而在手订单,还不足一成。即使南北车合并后真正披荆斩棘,成为了和波音一样的巨头,高点的价格也已经充分反映了预期,没有多少空间了。而且,这说的是长线。
再牛的市场,在高位也难以避免局部泡沫。君若不信,可以抬头看看,那48元的中石油,依然明镜高悬。(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 忱)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