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改革,是今年两会热点话题之一。对于全面放开出租车牌照、出租车实行个体化经营的观点,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交通厅厅长游庆仲游庆仲并没有简单给出是或否的回应。他解释说,从目前我国一些城市的出租车发展情况看,公司化管理的出租车,要比个体化出租车更安全、服务质量更有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允许个体化出租车的发展,“个体化经营以后对出租车服务的要求是更高,而不是更低。”(3月5日《现代快报》)
参照日本出租车个体化经营的状况,其经营和服务做得都很好,有其特定的行业标准。这种和“个性化管理”相适应的“个体化经营”,不仅能够打破公司化管理“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充分体现了出租车市场的放开程度,也折射了日本政府在出租车市场管控上的能力和水准。相比之下,国内政府在出租车管理上的差距则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差距一方面暴露了行政管理的“懒政、低能”,另一方面也极大地阻碍了出租车市场化的放开。因此,无论出于市场经济的要求考虑,还是为了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出租车改革问题已然迫在眉睫。
从国内出租车运营现状来看,尽管“专车”的出现让出租车市场更加热闹,可官方认为私家车作为“专车”来营运“既不合法,也不能保证乘客的安全,还会冲击出租车的行业利益。”一方是公众出行对于打车的社会需求增加,个性化的用车需求会不断增长,一方却是针对“专车”、约租车相应管理措施和规范的缺失,甚至于还包括对公司化管理的利益冲击。显而易见,制约出租车个性化经营的并非经营者资质本身,而在于有关方面对于“既得利益”的不放弃,以及政府之于出租车市场的管控能力和水平。
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来看,只要市场上出现了消费需求,必然会有相应市场主体提供产品和服务。既然个性化的用车需求在不断增长,鼓励出租车个体化经营的改革就不应该一直停留在纸上。毕竟,所谓的公司化管理,名义上虽则受政府委托,可在本质上仍属于政府在经营。说到底,只要在行业管理上一天不能实现“管办分离”,行业的经营活力就一天不能被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的今天,如果政府那只“闲不住的手”对于既得利益不放手,出租车改革问题恐怕也只能议而不决。
从全面深化改革的视角来看,出租车行业的改革首要的是解放思想,交通部门只有主动放下由“政府主办”带来的蝇头小利,主动作为,真正将公众出行纳入公共管理服务体系,为出租车行业个体化经营定标准、侧尺度,当好裁判员,让经营个体千帆竞渡,才能彻底激活一潭死水,出租车市场繁荣的春天才会到来。果真如此,不但老百姓“出有所乘”,出租车司机的岗位也会实现优化配置,反过来刺激“公司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呈现的必然是政府和群众“双赢”的局面。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