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盒饭里装着“微经济学”

2015年02月16日 08:35   来源:中国网   王旭东

  “香烟啤酒矿泉水烤鱼片,白酒饮料方便面火腿肠。”火车上卖货郎出口成对联,吆喝完还不忘加上横批,“腿收一下”。这样熟悉的场景,多少次出现在我们归乡的路途中。2月9日,下午两点半,北京西开往西宁的T175列车上,盒饭售货员王磊推着小车畅通地走在车厢过道里。虽然春运,北京到西宁全程21个小时,王磊只卖出了50盒,这一数量比旺季少近一半。(2月15日《新京报》)

  火车“卖货郎”出现卖货困难,这说明火车里的“微市场”消费不旺。按理说,这是一个有时间性的“垄断市场”,只有铁总“开店”,并无对手竞争,应该生意不错才对。也许,火车盒饭的“老三样”真的是太老了,其品种、味道、价格等元素构不成对乘客的消费刺激,或者说,“没有胃口”。有网友留言:火车上的盒饭,吃过一次,再也不想吃第二次。这可能是共同心声,代表着乘客的消费意愿。

  “微市场”里塞满“微经济”。中国或进入“微经济时代”。无论是经济学界,还是经济实体,都越来越关注“微经济”。“10元能买啥”是对“微经济”的直白诠释。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林道藩曾到北京的菜市场调研,他分别用10元买到的4种东西是:21个鸡蛋、5根黄瓜、3个苹果和5张地铁票。他认为,10元买到的东西,不但真实记录了当前的物价水平,还能发现政府在民生领域的投入。从火车卖货困难来看,微市场“感冒”,微经济就会“打喷嚏”;微经济不景气,微市场就会疲软。

  在火车的“微市场”里,存在着垄断“保护”,所以难在形成和谐的、正常的供求关系。因为垄断,盒饭里添加了“垄断利润”;因为没有竞争,盒饭缺乏创新精神。或许,在不正常的“微市场”环境下,是不会产生正常的“微经济”,甚至预期的“垄断利润”也会因为销售惨淡而“泡汤”。当火车已驶进市场经济时代,微市场能否放开?这对于铁总来讲,是一个现实问题,或许,放开才能搞活,有竞争才能产生竞争力。

  火车盒饭里装着“微经济学”。再来说一个发生在火车上的微观话题。2014年1月下旬,一条关于小伙子火车上卖WiFi,半小时轻松过500元的话题在网上热传。当时,铁路部门相关人员回应,依据铁路相关规定,商贩登车叫卖行为应当制止。在舆论的压力下,由铁总官办的WiFi开始进入火车。WiFi,中文译为“无线相容认证”。这种与市场“接轨”、与服务“相容”的举措,预示着火车驶入“相容市场”。只有从诸多的微经济现象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服务,才能更好地适应微市场,并且让微市场逐步丰满起来,这或是“微经济学”要义。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