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今年公布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将教师的评语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并放进档案中。随着广州小学生期末考试结束,这几天,老师们除了阅卷,还要给每个学生写评语。记者采访多名广州的小学老师发现,这种以“该生体”开头的写法已经out了,现在流行口语化,更多是以鼓励为主。(《信息时报》1月26日)
作为一个已结束了学生生涯的“过来人”,对这种亲切、新颖的期末评语形式不免有些羡慕嫉妒恨。时光倒流若干年,我曾经历的期末评语大多就是“该生体”,语调一本正经,内容也基本相似,多从思想品德入手、以缺点不足结尾,仿佛也异化为一种“八股”。当然,并不是说这种评语方式不好,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改变,期末评语的写作方式也“与时俱进”一些,可能更有好处。一方面,口语化的期末评语更像是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少了些负担,多了些轻松。另一方面,以鼓励为主的评语导向,也更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对青少年的成长更有益处。有时候,一味批评只会带给孩子过强的挫败感,反而可能形成逆反心理,缺点难改正之余,还可能造成一些心理问题。
期末评语的变化当然只是一件小事,但这一小角度的语态变化,却投射了当下社会对于师生关系的新期待。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制中注重师长权威,这在保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同时,也可能带来学生创造性不足、自主意识差等负面效应。不难发现,“升级版”期末评语体现了一种更为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不再按照条条框框对学生进行机械评价,而是实事求是地给学生提建议。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发展也更有好处。
要期末评语改改文风倒还简单,但让更为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投射到更多的教育实操中恐怕并非易事。这既需要教师自身转变思想观念,用更平等的视角看待自己的学生,也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摆脱以往教学方式中已落后于时代的部分。举例而言,还有个别老师至今将体罚作为“教学利器”,不是循循善诱而是用武力说话;还有些学校动辄“叫你家长来”,这种居高临下式的教育方式,其实正反映出教育责任心的缺失。
只有像写期末评语一样,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多些耐心,付出真心,才能进一步提升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