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也算著名作家,写过不少有影响的作品,获过茅盾文学奖。这次他以一部非虚构作品参评鲁迅文学奖,和另17部作品都吃了个“鸭蛋”,就是得了零票,这让很多读者顿时对“鲁奖”发生浓厚兴趣。被剃“光头”的作品,大多数人没看过,该不该获奖,说不出个子午卯酉来,感兴趣的是评奖这件事。
这次鲁迅文学奖敢于把实名投票情况全公开,是有胆识的创新。目的是表明整个评奖过程公开、透明,没有“猫腻”,作品面前人人平等、公正。评委们全凭自己的文学眼光、素养,来判断参评作品的价值,选择自己的投票方向,不受外界干扰,不讲人情面子。对中国文学、对读者负责,也对参评作者负责。消息刚发布时,的确引起圈内外不少人的震动。
但有个很关键的问题,有些旁观者看不懂,也有些纳闷。就是阿来的《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与其他17部作品获得零票,评委的评语究竟是什么?要给作者、读者一个交代。否则,评奖这件事只是半透明。而且,不公开评语,被剃“光头”的作者,他们的颜面无疑丧尽,他们的尊严无疑受到践踏,他们如同受到了羞辱,定要讨个公道,问个究竟,以还自己作品一个“清白”。经一些媒体报道称,评委回应:发言有纪律,要听解释,去询问发言人。发言人是谁?怎么说的?大众不知道。
其实,稍加分析,便可判断。每位评委只能投5票,一个单项有10多部参评作品,为了确保10来个评委的5票有效果,就只能集中投五六部作品。否则票数分散,既可能投不出结果,又可能获奖作品仅是以微弱票数胜出,没有说服力。于是,大家先统一思想,集中5部左右,不再顾及其余。阿来等,就当了“炮灰”。
评委也许没想到,这对零票作者和出版方的伤害有多大。还不如不入选。其实,既然这次鲁迅文学奖把实名投票情况全公开,就应该把评语也公开,而且评语的确要有诚意,要有专业水准。如果没这个勇气,没这个底气,那么索性都不要公开。好事要做就做到底,做一半留一半,等于没做,甚至比做了还糟糕。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