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审核结果日前揭晓。在提交审核委员会的856件作品中,共查出300件作品有567处差错,其中168件作品将被撤销参评资格。
作为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具有行业标杆性的示范引领作用,为保证评选质量,今年的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对参评作品的导向、新闻事实、新闻要素、社会影响以及文字差错、技术问题等进行严格筛选和把关,让有问题、有差错的作品止步在定评前,有的作品整体质量尚可,因有两个错别字也被拿下,这就确保了参加最后定评的作品至少是合格品,为好中选优奠定了基础。
这种对评选工作“严起来、实起来”的精神,值得在各行各业评选活动中加以发扬。
当今各种评奖活动多如过江之鲫,虽然也有影响不错的,为公众所信服的,但也有不少为社会所诟病,甚至丑闻不断。拿鲁迅文学奖来说,它是我国重要文学奖之一,与茅盾文学奖齐名,在文学领域也应“具有行业标杆性的示范引领作用”,然而,它的评选结果却一再遭到质疑。单诗歌一项,就先后有“梨花体”、“羊羔体”乃至“打油诗”之讥。而对在2014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选中获奖的《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因其水平过低使一些人“气得拍案而起”,质问“谁在让这样的诗人获奖”? 2010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还让一部背离学术规范的著作《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获奖,“全书33万字之中竟有70%即23万字是抄来的”。这样的评选,离“严起来、实起来”的要求实在太远了,所起的“行业标杆性的示范引领作用”,就不是正能量,而是负能量了。
为了让评奖发挥应有的正能量,就要像新闻奖评选一样,严格掌握标准,使获奖作品能真正代表该领域最高水平的优秀作品,宁缺铁滥,决不滥评。在评奖中,由于申报、推荐等环节的原因,可能有些好作品未能进入评审程序,因而往往会有“遗珠之憾”,这是难免的。然而,如果让不合格不优秀的作品获了奖,这一评奖则必然出了问题,不是评委水平不高,“有眼无珠”,就是受不正之风的干扰,失去了公心。评奖者合格不合格,水平高不高,人们从他们的评选结果中是不难评价的。
中国新闻奖在报送、审核、定评过程中,都强调要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从而捍卫了中国新闻奖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相反,有些奖项,如鲁迅文学奖一再遭到质疑和抨击,重要原因就在于风不正气不清,评选过程往往伴随着形形色色的“跑奖”活动。近日,还曝出的鲁迅文学奖评奖的一项丑闻,说陕西作协副主席阎某为了得到鲁迅文学奖,向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某行贿,“用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换得了鲁迅文学奖”。情况到底如何,中国作协称正在进行调查了解。不过,贿奖的事情在一些评奖活动中是并不少见的。评奖要真正能评出优秀作品和优秀获奖者,评出“标杆”,除了要求评委有水平外,最重要的是要有公心,实实在在做到公正无私,不受任何关系、人情、金钱所惑。评奖一定要坚守操守,否则,不如不评,还少点劳民伤财,少点负作用。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