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人是传统村落保护的第一要素

2014年12月15日 07:41   来源:中国网   王振峰

 

  近日,全国政协12日下午在京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冯骥才、崔永元等全国政协委员和一些专家学者就“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综合中国网)

  早在2011年,一直致力于民俗文化研究的作家冯骥才就不断建言要加强农村的景观与生态保护,尤其是保护传统村落。当时冯骥才曾不客气地指出,所谓“商机”和“不良政绩”的症结之下,农村的景观与生态破坏应该是空前的;“有些地方不顾农民合法权益,搞强制拆迁,把农民赶上楼,丢掉的不仅是古村落,连现代农村的风光都没有了。农民失去的是土地,这件事情远远超过文化的保护。”

  这几年以来,国家对传统村落还是较为重视的。近日,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七部门公布了“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今年四月,多部委也联合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形势仍然很严峻。就在全国政协举行座谈会当日,贵州传统村落——久吉苗寨就遭遇一场大火之殇。这次座谈会上,委员学者还指出,“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着发展模式单一、保护资金短缺、因无序开发导致自然风貌和环境遭到破坏等诸多矛盾和问题。”

  多年以来,随着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各地都在“平地响惊雷”地造楼,乡村的边界日渐萎缩,许多传统村落的保护也是“岌岌可危”。在充满汽车尾气和闹市霓虹灯光污染的逼仄下,那些所谓的“新村落”再也没有了夜虫的鸣叫、劝织的蟋蟀、萤火虫的点点星光。所谓被保护下的那些“传统村落”里的人群、山岭、绿树、小溪流水,不知道有多少还能自然、恬淡地写进诗歌里,还有多少旧有文化的遗存?正如委员们指出的“传统村落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也是承启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桥梁”;假如我们没有一套更完善、更有效的和更完整的传统村落保护体系,我们将渐渐地谋杀昨天的我们——失去的文化、失去的乡村、失去的环境与本可吐纳的新鲜空气。

  笔者注意到,协商座谈会上委员及专家已就保护好传统村落需要重点处理的关系,以及重点抓好几项工作提出了相关看法及建议。在此,笔者也想谈谈两个看法:

  人是传统村落保护的第一要素。保护传统村落,要把人的因素摆在第一位。我们通常侧重于传统村落风景的美,往往却忘了人的风景才是一座村落最美的风景。我们不能打着新农村、城镇化、村落保护的幌子,不顾农民合法权益,搞强制拆迁。人都被迫离去了,只留下农村及传统村落的历史景观,那些文化记忆不会荡然无存吗?文化传承的作用与功能还可维继吗?

  注意传统村落保护的“过度化”问题。当前,全国各地在传统村落保护时,免不了要把商业、地产、文化、旅游与区域综合治理相结合起来,这当中有不少好的一面,比如发展经济、解决就业、恢复绿水青山生态等。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另外一面,有的地方在传统村落保护时,不注重推动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重视维持农村的稳定,在传统村落的景观保护与生态环境安全上,短期的物质利益冲动太多。比如过度的人为造景,披着村落保护的外衣却干着地产过度开发的实事。另外,一些地方搞的什么所谓的村落文化主题公园、娱乐场所,也与传统村落保护应该保有的文化及精神内涵格格不入。“处处风景”的迷人景象之下,果真都能展现“处处美”吗?

  因此,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那些过度的“商品化”逻辑、“伪市场经济”思维与力量,将更快地摧毁本已脆弱的传统村落保护。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