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2元地铁”

2014年11月28日 10:3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冯慧文

  故宫、长城、颐和园,那都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虽说富丽堂皇举世无双,毕竟都是历史;而现代的北京,要说有什么东西无与伦比,能让北京人“扬眉吐气”,低廉的公交地铁票价应该算一个——地铁2元随便坐,公交刷一卡通只需4毛钱起,世界上少有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如此“亲民”。

  然而,昨天上午的一则消息,让许多北京市民即将和这“地铁2元时代”挥别了。据@新京报报道,27日上午,北京市发改委正式发布北京公共交通价格调整最终方案。新方案最终选取了听证方案中轨道交通方案二和地面公交方案二,即地铁起步3元坐6公里,6-12公里每人次4元,12-32公里每10公里加1元,32公里以上每20公里加1元,票价不封顶;公交起步2元坐10公里,10公里以上每加1元可乘5公里。新方案将于12月28日起实施。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地铁开始涨价,我想回家。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北京还是太大,我好害怕。”@诗人龙飞凤的短诗,撩拨着游子们的心,也透露出几许无奈——“北京还是想给你说点啥?流浪的人四海为家,只是很怀念你曾经的2元票价。”

  受此次调价影响最大的,恐怕是居住在回龙观、天通苑、通州、沙河等地的北漂。微信公号“巴菲特的侄儿”在文章《北京公交地铁调价会带来什么影响》一文中写道,公交地铁涨价将使他们的交通成本提高3-4倍,对他们来讲,北漂难度将更大,离开北京的意愿将更强烈,“从此北京也不是你想来,想来就能来的了。”

  有人或许会说,既然公交地铁涨价了,那咱干脆咬咬牙买辆车吧?但是,有网友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对策也是有风险的。摇不摇得上号暂且不说,仅前天北京市副市长李士祥所透露的消息就令有车一族分外担心——北京市将论证把APEC期间采取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常态化”。若此项政策真的出台,这就意味着您如果只有一辆车,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出不了门。

  要蓝天还是要便利出行?这场关于“单双号限行常态化”的讨论,似乎把这个问题变成了一道单项选择题。但是,事情却远没有这么简单。限行不一定能解决雾霾的问题——北京市的PM2.5来源中,约7成来自本地,其中机动车排放占31%,若真单双号限行仅可减少10%污染物,所以,限行对“APEC蓝”的贡献有限。同时,限行还可能产生新的问题——有钱人可能买两辆车,真正不便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网友@AC灯火阑珊对此心生疑问:政府真心倡导绿色出行吗?公共财政以及收入二次分配不是必须遵循公平原则吗?

  对于一些批评声,北京有关方面肯定觉得很委屈。据报道,北京市公交地铁涨价,主要是由于不断上涨的财政补贴压力。有数据显示,当前北京公共交通行业每年亏损达十多亿元。2011年,北京市公交财政补贴总额在150亿元左右,2012年,这个数字达到170亿元。二次分配确实需要原则上的公平,但如果超过一定限度,政府也难以承受。

  央视评论员@王志安再一次显得“另类”,高呼“北京地铁公交终于要涨价啦”,他认为公交地铁涨价也是有好处的:“地铁公交补贴减少,财政负担降低,未来有可能建设更多的地铁,体现了谁用谁负担的经济学原则;同时还会改善乘车环境,降低不必要出行,优化资源配置;还可能间接起到控制房价、调控城市人口规模的效果。”

  这话其实也有理,只是,最终这些所谓的“好处”能否实现,还取决于北京市政府的表现。相比之下,评论人@乔志峰的观点比较客观、中肯:北京人确实没有比全国其他地方的人享受最低票价、最高补贴的理由,涨价可以,但是多收的钱去哪里了?地铁的成本到底是多少?请公开。

  在公民的权利意识不断上升的今天,这样的呼吁已经不断为更多的人所认同。就像最近被热烈讨论的附加费问题一样,公共服务价格的确定,不是简单的付不付得起的问题,而是涉及公民知情权和切身利益的问题。一项政策的出台,公民不应只是政策后果的被动承受者,更应逐步成为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建言者。

  据@中国新闻网今年7月的报道,不少市民呼吁,公共交通价格不能简单一涨了之,调节客流、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需要更科学的交通规划,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公交地铁的基础设施以及提升服务质量。涨价的钱到底用在哪儿,为什么要这么用,市民所享受的服务将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有了清晰而满意的答复并执行到位,政府施行的政策措施才能为广大市民所理解拥护。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