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职业资格许可 放开“人的手脚”

2014年11月27日 08:37   来源:羊城晚报   冯海宁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和下放58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67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取消19项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将82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调整或明确为后置审批。(11月25日《羊城晚报》)

  实施简政放权一年多来,国家层面之前已经先后取消和下放了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这次又取消和调整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不但“含金”量高,而且取消事项多,再次显示了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的决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次让67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成为历史,等于是释放“人”的活力。

  众所周知,人是一切奇迹与财富的创造者,人的活力决定人的创造力。但在我们的职场,由于很多不合理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活力,比如说,很多职业本来谁都可以干,竞争越激烈越能激发人的潜力,然而,职业资格许可却限制了一些人选择职业的自由和权利。

  不可否认,一些职业确实需要很高的技能,关乎安全,自然需要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如电焊工、医生等。但是,正如江苏省宿迁市副市长沈海斌之前的公开发问:“卖陕西面皮为啥还需要政府培训发证?”当某些职业技能要求不高,却被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捆绑了人的手脚,显然,不利于就业和创业。

  所以,有关方面多批次取消了100多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对于很多职场人来说,等于卸掉了枷锁,从此可以轻装上阵。这就是说,简政放权不仅是在释放企业与市场的活力,还在直接释放人的活力。

  其实,对很多职业进行资格许可和认定是很荒唐的。比如说,这次取消的中国职业经理、注册企业培训师、金融理财师等,根本就没有认定依据。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职业本身就不需要资格许可和认定。过去设置这样的资格许可和认定,是有关方面的手伸得过长,是为了从中获利。

  再说,像“中国职业经理”这样的资格许可和认定,早就没有人真正当回事了。如果对我国著名职业经理人或职业经理人群进行一次调查,恐怕没有几个人有职业认定证书,或者说,没有人因为这样的认定证书而获得市场和老板的认可。因此,让某些荒唐的没有意义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成为历史,是应有之义。

  虽然到目前已经取消了100多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但笔者认为,简政放权还应该进一步释放“人”的活力,既要加大取消的力度,又要提高取消的效率。截至2013年年底,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有560项,还有地方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575项。应该说还有很多职业资格认定需要坚决取消。

  无论是取消不合理的职业认定,还是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项目和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完全可以从两个方面同时入手,一方面是有关方面根据中央要求自行清理和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另一方面,应该对企业和职业人群进行深入调查,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推进简政放权。

  目前,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已经大刀阔斧“砍”掉了很多不合理的行政审批、职业认定等事项,力度前所未有,市场已经释放出部分改革红利。但是,中央及各地政府推进的简政放权,是否不打折扣地让“末端”的企业、职业人群享受到改革红利,仍然值得追问。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