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聪: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共治时代来临

2014年11月27日 07:4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随着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及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建立、亚投行签约成立,以及中国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开放的丝路基金,以新兴经济体为主导的新型国际金融机构及合作体系破茧而出,成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发展中国家层面的有机构成。国际社会普遍对上述机构的成立予以高度关注,将其视为重建多层次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一步,是全球金融格局深化调整的标志性事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展中国家虽遭遇严重困难,但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回升,期间也曾出现波折,但经济增速仍然显著快于发达国家,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南升北降”格局。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金砖五国”拥有世界42%的人口,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占世界经济的30%,过去十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2014年以来,金砖国家整体经济增速依然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是发达经济体的约两倍。随着金砖国家及亚洲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贸易逐渐扩大,提高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很长一段时期内,曾主导战后国际金融市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双挂钩”制度,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全球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成为黄金“等价物”,承担起世界货币的角色。在这种制度安排下,美元基本失去有效的监督和约束。近乎无限的清偿手段不仅可使美国灵活解决自身经济失衡问题,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汲取他国的财富和优秀资源。美元可以疯狂透支信誉,成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

  与此同时,建立在这种体系基础上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更多成为传统国际货币体系的执行者,无法寻求对自身的重大变革,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难以解决,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发展方向出现根本性背离。

  因此,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通过金砖银行及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其应对货币汇率风险和财政困难,是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包容性改进”。

  建立多层次国际货币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发展多元国际货币,这也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随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将借助金砖银行业务等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中国的经济和外贸总量在金砖国家及亚洲地区都位居第一,金融合作的持续深入,必将拓展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货币互换和投资信贷等业务,这将利于人民币走出国门。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绝非一蹴而就,美元的霸权地位也不是短期内就能改变。但事实证明,单极世界金融体系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欧美主导的全球经济格局正悄然变化,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共治的时代正在来临。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伍 聪)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