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喜欢“烧脑剧”还是“脑残剧”?

2014年11月21日 09:06   来源:中国网   朱四倍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7.5%受访者喜欢“烧脑剧”。但仅21.6%的受访者经常看。43.5%的受访者认为,知识储备不够导致有的青年看不懂“烧脑剧”,宁愿看“脑残剧”。(11月20日《中国青年报》)

  “烧脑剧”和“脑残剧”,你喜欢看哪个?本属于常识的问题,在调查中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些青年宁愿看“脑残剧”,也不愿意看“烧脑剧”,原因就在于受访者认为“烧脑剧”门槛高,知识储备不够会看不懂,生活工作太累,不愿意动脑,只想看画面,不关心电视剧内容。

  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调查结论,青年的知识竟然成为观看电视剧的制约,尤其成为欣赏“烧脑剧”的绊脚石。真的如此吗?世面上那么多“脑残剧”、“垃圾剧”出现的原因仿佛就是为了配合青年人的“知识不够”。单就“烧脑剧”的指向来说,所谓“悬疑推理因素、情节紧凑、对白精彩”无非就是精品的潜台词,就是把电视剧当作一种艺术来追求而非仅仅是流水线产品的一种生动诠释。因此,“烧脑剧”受到欢迎是一种必然,也是应该得到的一种回报。

  恰恰相反,把青年人喜欢“脑残剧”而不愿意看“烧脑剧”归结为知识问题,在笔者看来,并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相反,让人生疑。一个简单的常识是,年轻人是诟病和指责烂剧的重要群体,是非议烂剧低估观众智商的主要群体,在这样的事实面前,仅仅由于知识不够就去喜欢“脑残剧”呢?

  进一步说,与其说是知识不够让年轻人拒绝“烧脑剧”,不如说,是“烧脑剧”太少了,才导致青年人不得不去接受“脑残剧”。这关乎到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精神的命运。学者波兹曼曾精辟地指出:“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骨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解释开来就是说,如果文化成为道德教义的附庸,文化精神可能被扼杀和钳制;如果文化糟蹋自己一味追求娱乐,那同样会葬送文化精神。

  就我们的社会来说,主要表现为文化精神的虚无,而“脑残剧”是最为典型的说明,本应承担和传播电视剧的艺术家制,引领社会文化的责任,但遗憾的是,不少电视剧粗制滥造,题材、手法情节套路甚至某些台词雷同,更严重的是,还有一些电视剧历史意识淡漠,价值观念扭曲。有编剧于正大言不惭地说,“在穿越的世界里,考验的不是文化有多深,而是你的想象力够不够强大,是否具有娱乐精神,只要能带给观众愉悦,就成功了”,可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看出创作理念的溃败,而且也必然是电视剧的价值大打折扣。

  心情放松、精神寄托、情感体验同样是“烧脑剧”的目标,而在优质剧和劣质剧的比例可以说是1∶9的前提下,笔者以为,知识不够青年爱看“脑残剧”是“烧脑剧”稀缺的遮羞布。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